在安徽,一部汽车背后连着多少人的心?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5-14 15:39:46

2024年1月24日,夕阳西下,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港朱家桥港区,滚装货轮正在装载出口海外的奇瑞汽车。(无人机照片)


2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出台8个方面共计30条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第16条专门针对汽车“首位产业”发展,提出多个具体举措。

全力支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省财政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汽车产业七个生态建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设立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单个实验室每年度最高综合补助3000万元。重点围绕轻量化材料、车规级芯片、下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充换电技术、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领域,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最高可按研发和设备投入的50%予以补助。支持各市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予以补贴,每市每年度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举办新能源汽车展,最高给予1000万元综合奖补。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支持建设氢能标准研究、中试放大、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监测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采取“贴息+补助”方式予以最高500万元补助。


安徽是汽车大省,集聚了奇瑞、江淮、蔚来、长安、比亚迪、大众、汉马等7家整车企业。近年来,汽车产量稳定在全国第十位左右,其中2021年、2022年位居第七位。

仅仅一年后,2023年1-11月,安徽汽车产量前移5位,位居全国第二位。

2024年年初,皖企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快报:1月份,集团销售自主品牌汽车200,992辆,同比增长107.5%,连续第4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创造了2024年新年销量“开门红”。

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摄影:黄璐民)

在安徽自主品牌乘风破浪的同时,比亚迪把安徽作为布局发展的重镇,在合肥建设一期、二期、三期整车项目,在无为、蚌埠、滁州、阜阳建设新型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高压电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短期就能形成百万辆以上产能,快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在今年的安徽新春第一会上,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明亮毫不掩饰对安徽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的感激。她说:“乘着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比亚迪也乘势而上,得到了快速发展。”

比亚迪合肥基地生产线。(摄影:范柏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亚迪在安徽的发展历程可以用“现象级”一词来形容。2021年7月9日,比亚迪整车项目落户合肥长丰。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元用时5个月。2023年,合肥比亚迪生产整车近50万辆,实现产值突破600亿元。

早在去年5月28日,在“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上,安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安徽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生态全面建成;到2027年,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将统筹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大众(安徽)汽车有限公司(来源:视觉安徽)

2个月前的12月20日,2023徽商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徽商总会成立大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接会上,举行了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签约仪式,落地合肥市高新区。

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实验室做了详细介绍,提出了“星空云团”系列发展计划,建设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体系,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

①.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作战地图》:孵化、赋能、服务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类实验室体系;

②.北极星计划:打造新能源汽车顶级智库,承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③.超新星计划:建设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的技术与产品概念验证团队,拉通需求端(场景)和供给端(技术),采用自研、委托、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技术到应用场景的验证,最终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

④.聚星计划:引育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落地安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上市公司等);

⑤.“仰望星空”系列活动:举办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库)圆桌会议,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技术论坛、学术会议、企业家安徽行等;新能源汽车赛事、展览会等。

如今,《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的出台,再次为安徽“首位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汽车产业再跃新阶。

(元新闻记者 常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