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唯真动人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5-20 14:53:32

八集短剧《我的阿勒泰》,拍出了每个人内心的“无穷远方”。河流,森林,天空,雪山,牛羊驼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哈萨克人、蒙古人像是嵌在群山草场之中的族群,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他们,不曾受过礼教的束缚,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由奔放的。

托肯带着孩子跟随公公、小叔子一起转向夏牧场途中,朝戈全家出帐迎接,满桌佳肴美馔招待他们。朝戈奶奶向托肯公公提及孙儿与托肯的婚事,一句句,说得神圣而庄严。

这在我们汉族老辈那儿,未必有那样的通透开明。

托肯新寡一年,且带着两个娃娃。朝戈作为单身小伙,还是一名小公务员呢。这样条件悬殊的两个人,若摁进我们汉人的世俗逻辑里,想必一棒两散。托肯公公虽答应儿媳可以改嫁,但必须留下两个孙儿。朝戈奶奶进一步说,那么小的孩子怎能离开母亲呢,不如先替他们养着,大了再还回去。

朝戈奶奶说的是蒙语,由朝戈爷爷翻译成哈萨克语给托肯公公听。一句句,来来回回里,语气低沉,不急不徐,总归是不脱“爱”的核心。

饰演朝戈奶奶的那位老年演员,出镜短暂,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的眼神柔和慈祥又坚定,是她真正将幼孺放在了第一位,一语一言中,满溢人性之美。老人眼里不仅有慈悲,更见神性。她的每一句话,都是成全——成全朝戈与托肯的爱情,成全母亲的舐犊之情,更是对两个相爱的人的尊重。

人类情感的体面和庄严,是不容破坏的。

当朝戈奶奶站在那里目送托肯一家离开,她整个人都散发着光,好有神性的一位奶奶。

这样的恋情,倘若发生在汉人之间,不说奶奶辈的反对了,父母辈也是接受不了的吧。保不准“寡妇”“拖油瓶”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脱口而出。当然,并非所有哈萨克人都是开明的。当托肯娘家老一辈亲戚得知她新寡一年后准备嫁人时,竟然情绪激动,并斥之以“丢人”。是自由的天性令托肯无畏无惧,面对丈夫的酗酒不顾家,早已萌生去意,何况丈夫已死掉。

这个剧无数的细节之美,都挺动人的。

一个雨天,巴太接过嫂子托肯手里的奶酪去小卖部,实则就是去串串门吧,顺便告知文秀母女,不要说出父亲偷藏猎枪之事。两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甜蜜氛围被猝然闯来的村干部破坏。巴太剥出的一小把核桃仁却不舍得吃,临走的慌乱中,飞快塞向文秀掌心。

当文秀跟着托肯、库兰去参加婚礼时,总是装着无意地打听巴太去不去。坐在帐蓬里,一眼看见巴太的外套胡乱堆在那儿,无比珍惜地拿起,仔细理理好。当从别人嘴里得知,巴太、库兰自小青梅竹马,她冷风中奔向音乐会现场,人丛中满眼绝望地看着眼前人……

夜深,巴太拽住她,说要告诉她一件事。月色映照着这一对年轻人,影影绰绰的树林草甸子,若即若离的两个人……末了只是告诉她,受惊的踏雪终于接受被骑了。文秀一颗心不曾落定,不停追问,你要告诉我什么事?

巴太欲言又止,还是祭出马这件事。马,成了两个年轻人的弦外之音。克制,留白,不点破,让另一个人始终患得患失惴惴难安。

此一小节,极有张力。

即便得知库兰的心上人并非巴太,文秀的心依然不曾放下,月光下一声紧一声追问,从绝望到惊恐,仿佛失而复得,又重新有了惊喜期待……一层层递进。

两个年轻人演得好,流水一样自然。

这样含蓄辗转的留白里,不正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逝去的梦想吗?爱而不得的梦想,在镜头语言的留白里死灰复燃。

那一刻,我们似触摸到久违的灵魂,并紧紧自拥之。一颗心为之柔软,纵然还有那么一些惆怅。生命里缺失的,此刻正被巴太文秀拥有着了——我们的心从而有了净化。

幸亏有影视、文学这些艺术载体。要不,人类活得有多粗粝。

据网友言,李娟在抖音账号直播时,表达了对该剧的不满,甚至生气。未看时,我也武断地怀疑过,以影视还原散文,简直天方夜谭。等真的看了,深感惊艳。

整部剧仅仅借了散文的魂魄,重新虚构了三桩爱情故事,肯定会令作者失望。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因无“切肤之痛”,所以宽容。

导演想必读过李娟所有书籍。我在几帧关于转场的镜头里,也还捕捉到《羊道》三部曲的叙事气质。那些案头堆积的一摞摞写满汉字的作业本,那一句句虚弱的话外音,宛如自语,是辽阔雄浑苍凉的北疆塑造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独一无二的李娟。

无论是李娟的汉语书写,还是导演的镜头语言,二者都是同质的——真诚。

这个世上,有一铁律,唯真动人。

(钱红丽)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