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亭镇安驰路旁的办公室里,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正和技术团队探讨新车型的设计思路。晚饭后,他还要赶高铁到合肥,第二天在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世界最大“牛屋”接待前来参观工厂的领导和客人。上海安亭-合肥新桥,这条长约480公里的线段是李斌往返次数最多的路线。一边是设计和销售,一边是生产,合肥与上海,串起了蔚来的“双城记”。
长三角协同发展为蔚来提供肥沃土壤
在最近公布的Q1财报里,李斌透露蔚来的第三工厂已开建,第三品牌萤火虫预计明年开始交付。这座第三工厂,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内。建成后,蔚来在合肥的生产基地将拥有三座智能化工厂,所有车型也都将在这三座工厂中生产,包括即将在9月开始交付的乐道,明年交付的萤火虫,以及后续更多的车型。
合肥、上海的两城同频共振,在蔚来的节点性活动中可见一斑。
5月9日,蔚来第50万辆量产车下线,用户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当天,仪式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蔚来工厂内举行,省、市主要领导悉数到场,还有来自全球的蔚来用户代表、合作伙伴代表等。5月15日,蔚来在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正式发布乐道,李斌现场讲解乐道的技术优势及服务体系。这之间,5月11日,何小鹏到合肥亲手将小鹏X9交付给李斌。李斌则带着何小鹏参观了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F2工厂。当晚,两人一班高铁到上海。便捷的高铁,缩短了合肥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也带来了蔚来更多的双城联动。
回忆2014年蔚来在上海初创,李斌感慨万分。到2018年蔚来第一辆量产车在合肥下线,其中甘苦自知。而这4年,恰好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酝酿期。“蔚来一路从重症室走来的过程,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李斌说。合肥与上海拥有优质的汽车产业基础与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形成的完备产业链,同时具备科技创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和合肥的汽车产业正实现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为蔚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合肥上海之间形成“两小时产业圈”
目前,蔚来在合肥、上海等地分别设立了整车制造、业务总部、关键零部件产研等核心业务单元。合肥是蔚来中国总部所在地,建立了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同时,合肥蔚来中国总部还承担了整车与核心零部件制造重任。上海是蔚来的国际业务总部和全球量产车研发中心,承担了整车研发、制造运营、营销和服务职能。
在李斌看来,长三角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与区位优势,以及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蔚来可以推进近地化战略,显著提升经营效率,优化各类成本。通过新能源车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合肥与上海之间正逐渐形成“两小时产业圈”。“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通过高铁在合肥上海间往返办公,单程时长不到2小时,真正实现了高铁通勤。”李斌说。
2018年,蔚来在合肥投产的先进制造基地(位于合肥经开区南区派河边),拥有中国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并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成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先进制造工艺水平特点的先进工厂。2022年投产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位于合肥经开区北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内),是一座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突破传统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局限,从工厂收到订单到整车下线仅需14天,是新一代汽车智造工厂的样板,被媒体、用户誉为“世界级的汽车工业标杆”。
同时,蔚来的发展离不开汽车、软件、服务等高端人才,上海国际大都市与合肥科研院所和高校云集,各自拥有的世界级优势给蔚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化电动汽车世界级创新中心的打造,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助力安徽电动汽车产业
李斌介绍,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蔚来自2016年起围绕合肥进行深度产业布局,超70%的产业链合作伙伴都来自于距离合肥600公里的周边区域。重点合作伙伴就近生产,即时供货,大幅缩短了供货周期,优化了物流成本,也能迅速在现场解决各种问题。
长三角也是蔚来重要的销售市场。依托长三角领先的消费观念和便利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过去一年,蔚来销量的55%都来自长三角。以上海和安徽为例,2023年7月至12月,在上海成交均价30万元以上的市场中,蔚来销量连续6个月超越宝马、奔驰、奥迪,不分能源形式;今年前五个月,在安徽成交均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蔚来占有率达59.5%。
“相信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依托于长三角的科技创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安徽与合肥一定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创新和产业聚集的高地,也将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最好的地方。”李斌表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