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2年5月5日起,鲁迅先生开始记日记,直到1936年10月18日止。鲁迅先生的日记与常人比,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在每年的日记后面,附有该年度所买书的情况,书名、册数、书资、购买日期一一标明,别人的赠书也记在其中,但不计入购书支出。这样,只要读读鲁迅日记的书账,便可了解当时鲁迅购书的兴趣、范围、册数、开支等情况。
二十多年中,日记中有据可查的书账,全部统计出来,买书三千零九种,共计九千六百册;购买的各种墓志、碑文、画像砖、画像等拓片六千九百零六张;购书共费资一万四千三百三十三元贰角九分。通过鲁迅先生日记所统计的书目和支出,却是很不完整的,仅仅是1912年5月以后的书帐。此前鲁迅先生在绍兴、南京、杭州、日本生活期间所买的书籍没有计算在内,而这一段时间买书的数量肯定不少。即便在日记记载的时间内,也不是所有书籍都记入账中。在1936年前半年的书账后面,先生写道:“月初以后病不能作字,遂失记,此乃追补,当有遗漏矣。”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漏记有时候是免不了的。此外,书的种类虽然只有三千多种,但里面很多是丛书、说部、汇编性的图书,每一种里面实际上又包括了若干种图书,实际书的种类、册数就肯定会超过现有统计的数字。
鲁迅先生买书毫不吝啬,甚至不惜一掷千金。据许广平回忆,有一次,先生想买《四部丛刊》做文学史研究的准备材料,价格相当昂贵,他为要花几百大洋买这套书而踌躇很久,最后,这套书的吸引力太大,鲁迅先生还是下决心买了下来。
鲁迅先生在买书上的一掷千金,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鲁迅先生供职教育部十几年,教书十几年,对于一般人无法避免的娱乐,从未沾染丝毫,当时教育部的同事都把他当做怪人。鲁迅平时只穿旧布衣,像一个普通大学生,裤子总是单的,不知缝补过多少回。在北京的严冬三九天,也永远穿着老旧的单裤。对于物质生活,鲁迅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孙伏园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了。”
鲁迅先生的一生,痴书爱书、读书用书,成就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难以让人企及和超越的地位。书籍,伴随先生的一生,“书与生命同在”,这一概括用在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胡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