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正在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计划今明两年完成3468公里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力争2025年底实现所有老旧管道全面清零。同时积极推进智慧燃气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燃气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城市生命线。根据《安徽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我省计划到2025年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164公里。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4481公里。通过实施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不但有效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大幅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也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不少小区进入20年周期,全省各地不断新排查发现一些需纳入改造计划的燃气管道,改造任务仍然繁重。与此同时,省内一些地区存在改造资金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省人大代表寇玉林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推动老旧管网改造,提升燃气本质安全的建议》,省住建厅近日给予答复,将加快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积极推进智慧燃气建设。
据悉,我省正在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聚焦燃气管道被第三方施工损坏、被违规占压、穿越密闭空间、锈蚀老化等问题,全面排查整治。按照国家关于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最新要求,我省将原计划2025年实施的1186公里改造任务和排查评估新增需改造的778公里老旧管网纳入2024年开工计划,计划今明两年完成3468公里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力争2025年底实现所有老旧管道全面清零。在更新改造的同时,我省还将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推进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打造覆盖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线的GIS系统,实现地下管网“一张图”。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AI识别等技术手段应用,对燃气厂站与重点管网安装物联网激光监测装置,对调压设施加装智能压力监测装置;针对工商业燃气用户,推广应用智能远传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不断提高管道设施运行情况监测预警范围。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建设,对较高风险等级的燃气管网及相邻空间运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测,及时识别管网运行风险,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针对省工商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餐饮行业可燃气体报警信息管理系统的提案》,省住建厅表示,已成立了安徽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对排查治理餐饮企业“问题环境”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据介绍,省燃气专班办公室已多次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及“回头看”工作,要求餐饮用户按规定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同时督促管道燃气企业严格落实对餐饮行业用户每月一次上门安检、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严格落实“随瓶安检”,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构建燃气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按照计划,2025年底前,我省将建立严进、严管、重罚的燃气安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燃气安全管理体制。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