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内,合肥虚拟电厂为“6000户家庭”调来了用电负荷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7-25 22:26:15

一声令下,短短1分钟内,电网负荷降低负荷约3.98万千瓦,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居民家庭的用电负荷。7月24日,合肥供电公司通过合肥虚拟电厂系统开展快速负荷调整,实现“削峰填谷”作用,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区域电力供应更平稳可靠。

当日晚间8点,合肥室外温度仍在30摄氏度以上,合肥电网准时迎来晚高峰时段。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通过合肥虚拟电厂系统向海尔储能站等11座用户侧储能站,19座蔚来换电站,特来电充电站,合肥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等站点发出指令。短短1分钟内,电网负荷降低负荷约3.98万千瓦,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居民家庭的用电负荷。

“接收指令后,19座蔚来换电站的平均功率有所降低,1分钟内换电站总负荷由0.33万千瓦下降至0.22万千万,同时部分换电站对电网放电。”陈璐介绍,每块电池的充电时间增加了5分钟以上,但总体不会对车主换电时间造成影响。而11座用户侧储能站如同一个大型的“充电宝”,同一时间对合肥电网进行反向放电。

据了解,如果满足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期间短时峰值负荷需求,需要通过建设传统电厂和配套电网等方法实现,不仅耗费时间长,同时也需要花费不菲的建设资金。但通过虚拟电厂深挖需求侧调控潜力,不仅周期大幅缩短,所需要的资金较少。

为此,面对持续攀升的夏季用电负荷,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它是将光伏电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较为零散的分布式电源“聚沙成塔”,通过统一的协调优化控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智慧能源系统。在迎峰度夏期间,该系统可实时监测资源运行情况,适时启动“削峰填谷”作用,实现快速电力调度,保障电网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

2020年2月,合肥供电公司全面启动虚拟电厂示范区建设。去年迎峰度夏期间,该公司全国首个将“5G+量子技术”融入合肥虚拟电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指令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近年来,合肥供电公司先后应用合肥虚拟电厂系统参与华东区域的跨省资源互济支援,国内率先实现“车桩网”的双向调度互动,同时依托系统的绿色智慧调度功能,引导合肥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错避峰用电,为安徽乃至全国虚拟电厂系统的进一步深化应用提供了技术示范。

据了解,今夏来临前,合肥供电公司扩大了虚拟电厂系统接入资源。今年5月,该公司联合全市11座大型储能站共同制定迎峰度夏运行方案,先后将这些宝贵资源接入虚拟电厂系统,进一步增加合肥电网晚高峰的顶峰能力约10万千瓦。

目前,合肥虚拟电厂接入光伏15.4万千瓦,电动汽车充换电站72.7万千瓦,储能站13.9万千瓦等资源,总容量超100万千瓦大关,是去年同期4倍以上,相当于今夏合肥电网降温负荷的近两成。

(李岩 吴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