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业余集邮爱好者。收藏的邮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纪念封,张爱萍将军给我的亲笔签名,是一张导弹系列邮票首日封。张上将为何会给我签名?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的,部队是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以及后来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它当时是国家国防科委下属的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张爱萍将军负责卫星基地的建设及试验研究等工作。那时在基地当兵耳濡目染,时常能听到将军的“故事”。
那个时候,国家要搞导弹卫星这些高尖端的战略武器,确实非常艰苦,基地选址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长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将军不辱使命,无数次“飞越祁连到马兰”,多次亲临基地,深入工地现场,与专家、战士促膝谈心,同沐风沙,同甘共苦。将军说,一个目的就是现在要把中国的“神剑”导弹卫星搞上去。
在所有的辉煌业绩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国火箭试验发射史上永留史册。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计划将进行发射试验,那是我国第一次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可以想象,任务是何等艰巨,责任是何等重大!时值6月下旬,天气炎热,地处沙漠的发射基地气温超过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着不确定性,加之这次又是在过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检验,不论是领导,还是战士,不论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紧张,研讨会一个接一个,方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当时,任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在多次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意见后,沉着冷静,他一边给大家打气减压,一边果断拍板,“打!打成了算你们的,打坏了算我的。”“如果发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检讨。”29日7时,耸立在发射架上的导弹,带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大字标语,腾空而起,射向蓝天。发射成功,戈壁滩上欢声雷动。
粉碎“四人帮”后,张将军三度出山,率领国防科研大军意气风发,出色完成三项国防尖端科研任务。老基地的老战士们都说,张将军为祖国国防的导弹卫星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在士兵的眼里,张将军是个可蔼可亲的人。将军儒雅,出口成诗。他喜摄影,善书法,尤善行草。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满足。
当年,在部队时就思忖着,如何能得到将军的一块“豆腐干”墨宝。我虽有幸能在将军领导的部队从军,也深知将军的为人风范,但是由于军队的工作性质,加之一个大头兵,包括后来在基层任职的小军官,实是难有机会接触到将军。1995年,国家发行导弹火箭系列邮票给了我一次机会。此时我已离开军营,但这套邮品却勾起了我对部队军营的诸多回忆。于是,我大胆地向将军发了一封“求字”信,讲述了当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对我国导弹卫星事业的憧憬。很快,张将军将签好名字的信封寄给了我。
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邮品,它不仅反映出曾生活战斗过的部队,更折射出军营首长与战士的亲情关系,是一件值得永远收藏的珍品。
(张扬)
【橙笔记】张爱萍将军的签名封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4-07-29 10:55:59
我是一名业余集邮爱好者。收藏的邮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纪念封,张爱萍将军给我的亲笔签名,是一张导弹系列邮票首日封。张上将为何会给我签名?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的,部队是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以及后来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它当时是国家国防科委下属的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张爱萍将军负责卫星基地的建设及试验研究等工作。那时在基地当兵耳濡目染,时常能听到将军的“故事”。
那个时候,国家要搞导弹卫星这些高尖端的战略武器,确实非常艰苦,基地选址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长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将军不辱使命,无数次“飞越祁连到马兰”,多次亲临基地,深入工地现场,与专家、战士促膝谈心,同沐风沙,同甘共苦。将军说,一个目的就是现在要把中国的“神剑”导弹卫星搞上去。
在所有的辉煌业绩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国火箭试验发射史上永留史册。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计划将进行发射试验,那是我国第一次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可以想象,任务是何等艰巨,责任是何等重大!时值6月下旬,天气炎热,地处沙漠的发射基地气温超过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着不确定性,加之这次又是在过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检验,不论是领导,还是战士,不论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紧张,研讨会一个接一个,方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当时,任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在多次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意见后,沉着冷静,他一边给大家打气减压,一边果断拍板,“打!打成了算你们的,打坏了算我的。”“如果发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检讨。”29日7时,耸立在发射架上的导弹,带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大字标语,腾空而起,射向蓝天。发射成功,戈壁滩上欢声雷动。
粉碎“四人帮”后,张将军三度出山,率领国防科研大军意气风发,出色完成三项国防尖端科研任务。老基地的老战士们都说,张将军为祖国国防的导弹卫星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在士兵的眼里,张将军是个可蔼可亲的人。将军儒雅,出口成诗。他喜摄影,善书法,尤善行草。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满足。
当年,在部队时就思忖着,如何能得到将军的一块“豆腐干”墨宝。我虽有幸能在将军领导的部队从军,也深知将军的为人风范,但是由于军队的工作性质,加之一个大头兵,包括后来在基层任职的小军官,实是难有机会接触到将军。1995年,国家发行导弹火箭系列邮票给了我一次机会。此时我已离开军营,但这套邮品却勾起了我对部队军营的诸多回忆。于是,我大胆地向将军发了一封“求字”信,讲述了当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对我国导弹卫星事业的憧憬。很快,张将军将签好名字的信封寄给了我。
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邮品,它不仅反映出曾生活战斗过的部队,更折射出军营首长与战士的亲情关系,是一件值得永远收藏的珍品。
(张扬)
我是一名业余集邮爱好者。收藏的邮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纪念封,张爱萍将军给我的亲笔签名,是一张导弹系列邮票首日封。张上将为何会给我签名?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的,部队是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以及后来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它当时是国家国防科委下属的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张爱萍将军负责卫星基地的建设及试验研究等工作。那时在基地当兵耳濡目染,时常能听到将军的“故事”。那个时候,国家要搞导弹卫星这些高尖端的战略武器,确实非常艰苦,基地选址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长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将军不辱使命,无数次“飞越祁连到马兰”,多次亲临基地,深入工地现场,与专家、战士促膝谈心,同沐风沙,同甘共苦。将军说,一个目的就是现在要把中国的“神剑”导弹卫星搞上去。在所有的辉煌业绩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国火箭试验发射史上永留史册。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计划将进行发射试验,那是我国第一次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可以想象,任务是何等艰巨,责任是何等重大!时值6月下旬,天气炎热,地处沙漠的发射基地气温超过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着不确定性,加之这次又是在过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检验,不论是领导,还是战士,不论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紧张,研讨会一个接一个,方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当时,任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在多次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意见后,沉着冷静,他一边给大家打气减压,一边果断拍板,“打!打成了算你们的,打坏了算我的。”“如果发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检讨。”29日7时,耸立在发射架上的导弹,带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大字标语,腾空而起,射向蓝天。发射成功,戈壁滩上欢声雷动。粉碎“四人帮”后,张将军三度出山,率领国防科研大军意气风发,出色完成三项国防尖端科研任务。老基地的老战士们都说,张将军为祖国国防的导弹卫星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士兵的眼里,张将军是个可蔼可亲的人。将军儒雅,出口成诗。他喜摄影,善书法,尤善行草。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满足。当年,在部队时就思忖着,如何能得到将军的一块“豆腐干”墨宝。我虽有幸能在将军领导的部队从军,也深知将军的为人风范,但是由于军队的工作性质,加之一个大头兵,包括后来在基层任职的小军官,实是难有机会接触到将军。1995年,国家发行导弹火箭系列邮票给了我一次机会。此时我已离开军营,但这套邮品却勾起了我对部队军营的诸多回忆。于是,我大胆地向将军发了一封“求字”信,讲述了当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对我国导弹卫星事业的憧憬。很快,张将军将签好名字的信封寄给了我。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邮品,它不仅反映出曾生活战斗过的部队,更折射出军营首长与战士的亲情关系,是一件值得永远收藏的珍品。(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