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个15岁的少年自乡下移居小城。那一年,亦是她的中考年。春节后,妈妈带着弟弟妹妹先行,她一人留在乡下,寄宿于小姨家。
彼时,城乡差别大极——面对统一试卷,城里孩子278分的成绩,可上小城师范。农村孩子403分,连踏入普高的资格也无。后者,唯有工厂流水线一个选择。轰隆的机器声,令这个孩子初尝什么叫崩溃……她一边上班,一边盘算着,想重新回到乡下复读,一次次坚定信念以后,又总是被一种不祥的结果否决:万一又考不上呢,浪费父母的钱不说,也是极丢脸的事。毕竟15岁,心智发育不全,生涩而稚嫩,缺乏纵身一跃的孤勇,就那么患得患失着,苦恼着,直如在泥潭打滚,浑身是泥,精神层面也不清爽,四周皆为深渊泥淖,你叫孤弱的她怎么办呢?直至翌年,到底拥有了城市户口。事隔一年,父亲疲于奔波,维持家庭生计,何曾有余力托关系找人重觅学校接纳她?
从此,便也不提。
人类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也强,慢慢地,便也认了命,一边颠沛流离地做着临时工,一边上着夜高、夜大。
一颗读书的种子,放在任何艰涩的土壤,它都要拼尽心力发芽。
厂里有一批刚招进来的高考失利的姐姐们,这个15岁的孩子便央求其中一位姐姐将高中课本借给自己。当无事可做时,便缩在角落,读读高中语文。仅仅一种自发行为,她就是天性热爱那些汉字而已,中考语文成续年级排名第二,作文几乎满分吧,也许。
第一次去小城新华书店,是一个阳光浑黄的上午,买的第一本书《论失落》,著者罗洛·梅。忽然想起,教地理的代课老师,有一天站在讲台抖着右腿,大肆抨击着乡下的闭塞落后,他一脸厌弃相:你们这个地方有多糟糕,一份《安庆日报》三天后才能送到,新闻早已成了旧闻……心想,你也不太优秀,不然也不会来这里担任代课教师。
我们生在乡下,有什么错?谁天生高贵?
到底来到城市。尽管失学,但书店的门是敞开着的,人人平等,知识可随时开放。
我便是当年那个15岁的少年,用吾乡俗语言,想读书简直想得扯齁。
整日闷闷不乐,感觉自己被命运发配至无底深渊之中,一辈子自此完蛋。
有时下班,同车间一位热情开朗的小姐姐突然拉着我的手,无比疼惜:这么小的妹妹呀,我们要好好保护你哟。她笑得格格的,并悄悄指导我,以后上班时不要穿拖鞋,穿凉鞋才得体。另外,短袖衬衣、长袖衬衣不要穿同款颜色……我都默默记在心里,并努力践行。偶尔,我妈妈回乡带回些绿豆之类农产品,我会悄悄装一些,送给一位叫张化萍的姐姐。平素,最得她照顾,无以报答。我不曾遇见过像她如此温柔的女孩。午休时,带我去工厂附近的商店闲逛,买一包芒果干,她吃一片,全塞给我,总是温柔地喊:小钱,小钱……一日上午,她一边工作一边流泪,是那种无声地哭,泪水直线往下滑落,一把瀑布样的长发斜披着,遮住半张脸庞,不让旁人看见她的悲伤……
后来得知,她与考取合肥一所大学的高中同学,一直通信着,交往三年后,到底分了手。为此,她还请假专门去了一趟那所大学。后来,她嫁给同车间一位同事。
多年以后,偶然在小城街头远远看见她,孩子都那么高了。如此美丽又善良的女子……我不曾上前问候,便离开了——总觉她的天空缺了一角,而我的何尝不是?甚至我的比她的缺口更深更阔,一生无以弥补。
那几年,一日日走在上班路上,错肩一群群同龄女孩,她们背着五颜六色书包唱着小虎队《青苹果乐园》,快快乐乐往学校去……望着她们背影,也曾发出天问:何以人的命运如此悬殊?
真是一块巨大内伤,永无复原。多年后的一个除夕,当小虎队重返春晚舞台,《爱》的旋律初起,“呜,呜呜……”的和声遍布客厅,熟悉的惆怅排山倒海而来一一这是我15岁时街头流行的歌。少年岁月沉渣泛起,音符魔咒般循路而来,埋伏多少难言困厄……
日后,小城一遍遍在我的文字里复活,金光闪闪,可是,这些光都不足以将我逼仄困窘的少年岁月照亮一星一点,犹如孤身蹚一条大河,所有的恐惧、哀告无以诉说。
如今,孩子已然长至我当时的年岁。
一直担心他考不上高中的事并未发生,且超过了预期。为了给他最好的教育,我们放弃填报第一批次所有普通公校——既然享受不到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那么,我们自费,力尽所能让他上到好一点的高中。我在曾经的15岁,对于回故乡复读与否,缺乏果敢的决断力,那么,为了15岁孩子的将来,凭借大人的心智,仿佛信念般的孤注一掷,直冲第二批次私校,没有退路可言。第一批次几所普通公校好比是“几条鱼”,第二批次私校如若“熊掌”,我怀着赌徒心理志在必得。事先也分别到访了几所私校,校方接待老师也都说有着很高的希望。
等第一批次各校录取分数线下来,简直瑟瑟发抖,因85%的指标到校政策,彻底击穿了我们的信心——许多分数低于我家孩子的同学被重点公校录取,意味着一些高分同学连市级重点公校也进不了,一齐被动地挤至第二批次私校的角逐之中。
今年开始取消三所重点高中联招以后,发生许多诡异之事,仅我们就读的这所初中,只有八个孩子填报省重点一中,而白白浪费掉二十二个指标到校名额。
一中作为百年名校,集中了大量顶尖的优质资源,却有二十二个孩子不能跨入该校,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憾。
录取日,正是孩子的生日。上午九点,到底迎来命运的宣判,未曾录取。确乎接受不了,整个人木呆呆地,无法面对,感觉重回我的15岁,天又塌了一角。
命运轮回,人生残酷,自责害了孩子,弃鱼而直扑熊掌,没有百分百把握,怎能轻易放弃第一批次普通公校?
归根结底,两个批次的学校分配,欠缺科学合理性,何以不能将排名靠前的私校依次排在第一批次呢?这样就算失利,还有普通公校托底。
半生已矣。个人的失意、挫败层出不穷……不曾有过一次落泪认输……但终不及孩子15岁生日当天,我对命运的恨意。储存半生的泪水一直奔泻,止不住……我哭自己如许经年永不停歇的奔跑,皆付与东流,也哭自己的犹疑不决,何以不在小学阶段咬牙买下学区房,更哭自己的无能,七年级开学前对重点班的无动于衷……
孩子说,有学上就行了。实则,他也是失落的吧,却也故作轻松,并强烈反对去另一所私校借读。这几日,我们一次次深入交谈,并默默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日,去朋友家,简直不能提,又一番咸水簌簌……她说自己有一回从故乡开车回庐,被一件事触动,整整哭了一路——她四年级的娃娃,在车后座深睡一路。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一生,没有谁事事如愿。生在这样的环境,努力并非便有回报。故,才有人生实苦一说。
同样15岁,孩子比当年的我幸福得多,毕竟有许多种选择,永不会失学。
我们替他做的决定,或许是错误的。他的人生刚刚开始——这个错误,充其量让他的求学之路多拐了一道弯。
孩子九十二的爷爷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老爷爷的这番话,也是我一生的功课。
将来,孩子的孩子也会迎来15岁,相信他也会与我一样,奋力为自己的幼崽做点什么。一代一代前仆后继托举着下一代,想必越来越好。
(米肖)
【橙美文】我和孩子的15岁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4-07-29 10:57:00
1988年,一个15岁的少年自乡下移居小城。那一年,亦是她的中考年。春节后,妈妈带着弟弟妹妹先行,她一人留在乡下,寄宿于小姨家。
彼时,城乡差别大极——面对统一试卷,城里孩子278分的成绩,可上小城师范。农村孩子403分,连踏入普高的资格也无。后者,唯有工厂流水线一个选择。轰隆的机器声,令这个孩子初尝什么叫崩溃……她一边上班,一边盘算着,想重新回到乡下复读,一次次坚定信念以后,又总是被一种不祥的结果否决:万一又考不上呢,浪费父母的钱不说,也是极丢脸的事。毕竟15岁,心智发育不全,生涩而稚嫩,缺乏纵身一跃的孤勇,就那么患得患失着,苦恼着,直如在泥潭打滚,浑身是泥,精神层面也不清爽,四周皆为深渊泥淖,你叫孤弱的她怎么办呢?直至翌年,到底拥有了城市户口。事隔一年,父亲疲于奔波,维持家庭生计,何曾有余力托关系找人重觅学校接纳她?
从此,便也不提。
人类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也强,慢慢地,便也认了命,一边颠沛流离地做着临时工,一边上着夜高、夜大。
一颗读书的种子,放在任何艰涩的土壤,它都要拼尽心力发芽。
厂里有一批刚招进来的高考失利的姐姐们,这个15岁的孩子便央求其中一位姐姐将高中课本借给自己。当无事可做时,便缩在角落,读读高中语文。仅仅一种自发行为,她就是天性热爱那些汉字而已,中考语文成续年级排名第二,作文几乎满分吧,也许。
第一次去小城新华书店,是一个阳光浑黄的上午,买的第一本书《论失落》,著者罗洛·梅。忽然想起,教地理的代课老师,有一天站在讲台抖着右腿,大肆抨击着乡下的闭塞落后,他一脸厌弃相:你们这个地方有多糟糕,一份《安庆日报》三天后才能送到,新闻早已成了旧闻……心想,你也不太优秀,不然也不会来这里担任代课教师。
我们生在乡下,有什么错?谁天生高贵?
到底来到城市。尽管失学,但书店的门是敞开着的,人人平等,知识可随时开放。
我便是当年那个15岁的少年,用吾乡俗语言,想读书简直想得扯齁。
整日闷闷不乐,感觉自己被命运发配至无底深渊之中,一辈子自此完蛋。
有时下班,同车间一位热情开朗的小姐姐突然拉着我的手,无比疼惜:这么小的妹妹呀,我们要好好保护你哟。她笑得格格的,并悄悄指导我,以后上班时不要穿拖鞋,穿凉鞋才得体。另外,短袖衬衣、长袖衬衣不要穿同款颜色……我都默默记在心里,并努力践行。偶尔,我妈妈回乡带回些绿豆之类农产品,我会悄悄装一些,送给一位叫张化萍的姐姐。平素,最得她照顾,无以报答。我不曾遇见过像她如此温柔的女孩。午休时,带我去工厂附近的商店闲逛,买一包芒果干,她吃一片,全塞给我,总是温柔地喊:小钱,小钱……一日上午,她一边工作一边流泪,是那种无声地哭,泪水直线往下滑落,一把瀑布样的长发斜披着,遮住半张脸庞,不让旁人看见她的悲伤……
后来得知,她与考取合肥一所大学的高中同学,一直通信着,交往三年后,到底分了手。为此,她还请假专门去了一趟那所大学。后来,她嫁给同车间一位同事。
多年以后,偶然在小城街头远远看见她,孩子都那么高了。如此美丽又善良的女子……我不曾上前问候,便离开了——总觉她的天空缺了一角,而我的何尝不是?甚至我的比她的缺口更深更阔,一生无以弥补。
那几年,一日日走在上班路上,错肩一群群同龄女孩,她们背着五颜六色书包唱着小虎队《青苹果乐园》,快快乐乐往学校去……望着她们背影,也曾发出天问:何以人的命运如此悬殊?
真是一块巨大内伤,永无复原。多年后的一个除夕,当小虎队重返春晚舞台,《爱》的旋律初起,“呜,呜呜……”的和声遍布客厅,熟悉的惆怅排山倒海而来一一这是我15岁时街头流行的歌。少年岁月沉渣泛起,音符魔咒般循路而来,埋伏多少难言困厄……
日后,小城一遍遍在我的文字里复活,金光闪闪,可是,这些光都不足以将我逼仄困窘的少年岁月照亮一星一点,犹如孤身蹚一条大河,所有的恐惧、哀告无以诉说。
如今,孩子已然长至我当时的年岁。
一直担心他考不上高中的事并未发生,且超过了预期。为了给他最好的教育,我们放弃填报第一批次所有普通公校——既然享受不到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那么,我们自费,力尽所能让他上到好一点的高中。我在曾经的15岁,对于回故乡复读与否,缺乏果敢的决断力,那么,为了15岁孩子的将来,凭借大人的心智,仿佛信念般的孤注一掷,直冲第二批次私校,没有退路可言。第一批次几所普通公校好比是“几条鱼”,第二批次私校如若“熊掌”,我怀着赌徒心理志在必得。事先也分别到访了几所私校,校方接待老师也都说有着很高的希望。
等第一批次各校录取分数线下来,简直瑟瑟发抖,因85%的指标到校政策,彻底击穿了我们的信心——许多分数低于我家孩子的同学被重点公校录取,意味着一些高分同学连市级重点公校也进不了,一齐被动地挤至第二批次私校的角逐之中。
今年开始取消三所重点高中联招以后,发生许多诡异之事,仅我们就读的这所初中,只有八个孩子填报省重点一中,而白白浪费掉二十二个指标到校名额。
一中作为百年名校,集中了大量顶尖的优质资源,却有二十二个孩子不能跨入该校,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憾。
录取日,正是孩子的生日。上午九点,到底迎来命运的宣判,未曾录取。确乎接受不了,整个人木呆呆地,无法面对,感觉重回我的15岁,天又塌了一角。
命运轮回,人生残酷,自责害了孩子,弃鱼而直扑熊掌,没有百分百把握,怎能轻易放弃第一批次普通公校?
归根结底,两个批次的学校分配,欠缺科学合理性,何以不能将排名靠前的私校依次排在第一批次呢?这样就算失利,还有普通公校托底。
半生已矣。个人的失意、挫败层出不穷……不曾有过一次落泪认输……但终不及孩子15岁生日当天,我对命运的恨意。储存半生的泪水一直奔泻,止不住……我哭自己如许经年永不停歇的奔跑,皆付与东流,也哭自己的犹疑不决,何以不在小学阶段咬牙买下学区房,更哭自己的无能,七年级开学前对重点班的无动于衷……
孩子说,有学上就行了。实则,他也是失落的吧,却也故作轻松,并强烈反对去另一所私校借读。这几日,我们一次次深入交谈,并默默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日,去朋友家,简直不能提,又一番咸水簌簌……她说自己有一回从故乡开车回庐,被一件事触动,整整哭了一路——她四年级的娃娃,在车后座深睡一路。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一生,没有谁事事如愿。生在这样的环境,努力并非便有回报。故,才有人生实苦一说。
同样15岁,孩子比当年的我幸福得多,毕竟有许多种选择,永不会失学。
我们替他做的决定,或许是错误的。他的人生刚刚开始——这个错误,充其量让他的求学之路多拐了一道弯。
孩子九十二的爷爷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老爷爷的这番话,也是我一生的功课。
将来,孩子的孩子也会迎来15岁,相信他也会与我一样,奋力为自己的幼崽做点什么。一代一代前仆后继托举着下一代,想必越来越好。
(米肖)
1988年,一个15岁的少年自乡下移居小城。那一年,亦是她的中考年。春节后,妈妈带着弟弟妹妹先行,她一人留在乡下,寄宿于小姨家。彼时,城乡差别大极——面对统一试卷,城里孩子278分的成绩,可上小城师范。农村孩子403分,连踏入普高的资格也无。后者,唯有工厂流水线一个选择。轰隆的机器声,令这个孩子初尝什么叫崩溃……她一边上班,一边盘算着,想重新回到乡下复读,一次次坚定信念以后,又总是被一种不祥的结果否决:万一又考不上呢,浪费父母的钱不说,也是极丢脸的事。毕竟15岁,心智发育不全,生涩而稚嫩,缺乏纵身一跃的孤勇,就那么患得患失着,苦恼着,直如在泥潭打滚,浑身是泥,精神层面也不清爽,四周皆为深渊泥淖,你叫孤弱的她怎么办呢?直至翌年,到底拥有了城市户口。事隔一年,父亲疲于奔波,维持家庭生计,何曾有余力托关系找人重觅学校接纳她?从此,便也不提。人类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也强,慢慢地,便也认了命,一边颠沛流离地做着临时工,一边上着夜高、夜大。一颗读书的种子,放在任何艰涩的土壤,它都要拼尽心力发芽。厂里有一批刚招进来的高考失利的姐姐们,这个15岁的孩子便央求其中一位姐姐将高中课本借给自己。当无事可做时,便缩在角落,读读高中语文。仅仅一种自发行为,她就是天性热爱那些汉字而已,中考语文成续年级排名第二,作文几乎满分吧,也许。第一次去小城新华书店,是一个阳光浑黄的上午,买的第一本书《论失落》,著者罗洛·梅。忽然想起,教地理的代课老师,有一天站在讲台抖着右腿,大肆抨击着乡下的闭塞落后,他一脸厌弃相:你们这个地方有多糟糕,一份《安庆日报》三天后才能送到,新闻早已成了旧闻……心想,你也不太优秀,不然也不会来这里担任代课教师。我们生在乡下,有什么错?谁天生高贵?到底来到城市。尽管失学,但书店的门是敞开着的,人人平等,知识可随时开放。我便是当年那个15岁的少年,用吾乡俗语言,想读书简直想得扯齁。整日闷闷不乐,感觉自己被命运发配至无底深渊之中,一辈子自此完蛋。有时下班,同车间一位热情开朗的小姐姐突然拉着我的手,无比疼惜:这么小的妹妹呀,我们要好好保护你哟。她笑得格格的,并悄悄指导我,以后上班时不要穿拖鞋,穿凉鞋才得体。另外,短袖衬衣、长袖衬衣不要穿同款颜色……我都默默记在心里,并努力践行。偶尔,我妈妈回乡带回些绿豆之类农产品,我会悄悄装一些,送给一位叫张化萍的姐姐。平素,最得她照顾,无以报答。我不曾遇见过像她如此温柔的女孩。午休时,带我去工厂附近的商店闲逛,买一包芒果干,她吃一片,全塞给我,总是温柔地喊:小钱,小钱……一日上午,她一边工作一边流泪,是那种无声地哭,泪水直线往下滑落,一把瀑布样的长发斜披着,遮住半张脸庞,不让旁人看见她的悲伤……后来得知,她与考取合肥一所大学的高中同学,一直通信着,交往三年后,到底分了手。为此,她还请假专门去了一趟那所大学。后来,她嫁给同车间一位同事。多年以后,偶然在小城街头远远看见她,孩子都那么高了。如此美丽又善良的女子……我不曾上前问候,便离开了——总觉她的天空缺了一角,而我的何尝不是?甚至我的比她的缺口更深更阔,一生无以弥补。那几年,一日日走在上班路上,错肩一群群同龄女孩,她们背着五颜六色书包唱着小虎队《青苹果乐园》,快快乐乐往学校去……望着她们背影,也曾发出天问:何以人的命运如此悬殊?真是一块巨大内伤,永无复原。多年后的一个除夕,当小虎队重返春晚舞台,《爱》的旋律初起,“呜,呜呜……”的和声遍布客厅,熟悉的惆怅排山倒海而来一一这是我15岁时街头流行的歌。少年岁月沉渣泛起,音符魔咒般循路而来,埋伏多少难言困厄……日后,小城一遍遍在我的文字里复活,金光闪闪,可是,这些光都不足以将我逼仄困窘的少年岁月照亮一星一点,犹如孤身蹚一条大河,所有的恐惧、哀告无以诉说。如今,孩子已然长至我当时的年岁。一直担心他考不上高中的事并未发生,且超过了预期。为了给他最好的教育,我们放弃填报第一批次所有普通公校——既然享受不到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那么,我们自费,力尽所能让他上到好一点的高中。我在曾经的15岁,对于回故乡复读与否,缺乏果敢的决断力,那么,为了15岁孩子的将来,凭借大人的心智,仿佛信念般的孤注一掷,直冲第二批次私校,没有退路可言。第一批次几所普通公校好比是“几条鱼”,第二批次私校如若“熊掌”,我怀着赌徒心理志在必得。事先也分别到访了几所私校,校方接待老师也都说有着很高的希望。等第一批次各校录取分数线下来,简直瑟瑟发抖,因85%的指标到校政策,彻底击穿了我们的信心——许多分数低于我家孩子的同学被重点公校录取,意味着一些高分同学连市级重点公校也进不了,一齐被动地挤至第二批次私校的角逐之中。今年开始取消三所重点高中联招以后,发生许多诡异之事,仅我们就读的这所初中,只有八个孩子填报省重点一中,而白白浪费掉二十二个指标到校名额。一中作为百年名校,集中了大量顶尖的优质资源,却有二十二个孩子不能跨入该校,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憾。录取日,正是孩子的生日。上午九点,到底迎来命运的宣判,未曾录取。确乎接受不了,整个人木呆呆地,无法面对,感觉重回我的15岁,天又塌了一角。命运轮回,人生残酷,自责害了孩子,弃鱼而直扑熊掌,没有百分百把握,怎能轻易放弃第一批次普通公校?归根结底,两个批次的学校分配,欠缺科学合理性,何以不能将排名靠前的私校依次排在第一批次呢?这样就算失利,还有普通公校托底。半生已矣。个人的失意、挫败层出不穷……不曾有过一次落泪认输……但终不及孩子15岁生日当天,我对命运的恨意。储存半生的泪水一直奔泻,止不住……我哭自己如许经年永不停歇的奔跑,皆付与东流,也哭自己的犹疑不决,何以不在小学阶段咬牙买下学区房,更哭自己的无能,七年级开学前对重点班的无动于衷……孩子说,有学上就行了。实则,他也是失落的吧,却也故作轻松,并强烈反对去另一所私校借读。这几日,我们一次次深入交谈,并默默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日,去朋友家,简直不能提,又一番咸水簌簌……她说自己有一回从故乡开车回庐,被一件事触动,整整哭了一路——她四年级的娃娃,在车后座深睡一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一生,没有谁事事如愿。生在这样的环境,努力并非便有回报。故,才有人生实苦一说。同样15岁,孩子比当年的我幸福得多,毕竟有许多种选择,永不会失学。我们替他做的决定,或许是错误的。他的人生刚刚开始——这个错误,充其量让他的求学之路多拐了一道弯。孩子九十二的爷爷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老爷爷的这番话,也是我一生的功课。将来,孩子的孩子也会迎来15岁,相信他也会与我一样,奋力为自己的幼崽做点什么。一代一代前仆后继托举着下一代,想必越来越好。(米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