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账转错对象,多次索要后对方不理不睬,福建一女子因转错账恼羞成怒,不远千里前往淮南凤台县打官司要钱,哪知法官上门,被告也喊起了冤枉。近日,凤台县法院调解该起纠纷案件,消除原被告之间误会。
女子错转4万而起诉 被告却说不知此事
邱女士是福建人,2023年10月的一天,因操作不当误将4万元转入淮南的陈某支付宝账户中。
邱女士试图在支付宝上联系陈某,但陈某从未回复。后邱某了解到陈某户籍所在地,便向所属辖区凤台县法院城郊法庭起诉,希望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这笔误转的款项。
承办法官接收材料后,一直试图与被告联系,均未成功,直至临近开庭日期,始终未成功将文书送达被告。法官认为,若是简单的公告送达、一判了之,原告追回钱财的希望依然渺茫。
由于邱女士提供的信息有限,法官决定前往陈某户籍所在地进行实地走访,先解决找人难题。
法官带着从福建赶来的邱女士一起前往陈某户籍地所在村庄,与村干部说明了相关情况。
“你们来得真巧了,陈某常年在外打工,这两天正好回来办事。”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陈某来到村委会。
然而,当法官向陈某说明来意后,陈某一脸疑问:“我没收到过4万块钱啊。我一没收到钱,二没收到什么开庭通知,你们弄错人了!”
弃用支付宝账户引误会 重新登录解纠纷
“你瞎说,我这手机上都有记录。”邱女士听后急了,“联系你多少回,你都不搭理,我看你就是不想还钱。”
“你不要冤枉人,我没拿就是没拿。”陈某十分生气,坚称邱女士告错人了。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法官让邱女士出示了转账截图,告知陈某现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邱女士将4万元转到了其支付宝账户,此笔款项属于不当得利,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退回。
“我没收到就是没收到,不信你看我的手机。”陈某急忙拿出手机点开支付宝自证清白。
法官认真查询陈某支付宝记录,确实未发现陈某接收4万元的转账流水。
邱女士的转账记录不假,陈某的记录也真实。法官和书记员心存疑惑,再次将邱女士误转账户信息和陈某现有账户信息进行对比,有了重大发现,两个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码并不一致。
“尾号59的手机号是不是你的?”经法官询问,陈某回忆起该手机号已在四五年前弃用。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法官联系支付宝客服人员,按照指示协助陈某重新登录旧手机号绑定的支付宝账号,找到了邱女士的转账记录。
“你看,陈某上一次登录都好几年前了,他是压根不知道收了钱,并不是主观故意。”当着陈某的面,法官向邱女士说明了情况。
“如果不是法院来找到我,这个钱我一直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肯定退给你,不会无缘无故要你的钱。”
看到陈某态度诚恳,邱女士也认起错来:“对不起,我也是心急,也怪我自己操作失误,给你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在法官及村干部的见证下,陈某当场将该4万元转回邱女士处。拿到失而复得的4万,邱女士连声向法官道谢:“其实我这次来没抱太大希望,多亏法官刨根问底帮我解决问题。这一趟来得值!”
案件成功了结后,法官也对双方当事人及在场围观群众作出了提醒,在使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转账、汇款时,一定要确认收款方信息无误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及时保存对方信息、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发现转账错误后,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解决纠纷。作为被转账的一方,应当秉持诚信原则,将不当得利返还。
(陈雪 高威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