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9时,安徽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我省多地也接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局部地区高温超过40℃,全省进入了“热辣滚烫”的“烧烤模式”。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度过这个酷热而充满活力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本报特意为您介绍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夏日消费新方式,看一看正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的夏日消费市场;推荐一些适合夏日热浪里进行的户外活动,让您在享受盛夏浪漫的同时,也能清凉度夏、快乐消暑;我们还给您带来一份消暑指南,关注大家夏日里的身心健康,为您提供一些调节情绪、健康防暑的科学方法,给您的夏日生活带来一丝凉意和愉悦。
我们也诚挚邀请您与我们一起分享那些花样盛夏的故事和经验,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清凉、愉快、难忘的夏天!
室内滑雪场成避暑热门
随着连续第十年的“加长版”三伏天的到来,全国多地近日发出高温预警,气象专家预计今年夏季的高温天气将更加频繁。面对酷暑,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避暑作为旅游目的。携程平台上,7月以来,避暑相关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50%。
暑期旅游热度空前
暑期,安徽旅游热度空前。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3%,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7%。暑期安徽的主要客源地为:上海、南京、北京、苏州、杭州;暑期安徽居民的出行热门目的地为: 南京、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安徽省内热门景区为: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芜湖方特水上乐园、宏村景区、霍山大峡谷漂流。
安徽人出境游也热情高涨。国内出境的热门出发城市TOP10主要为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厦门、青岛、南京、长沙。此外,郑州、济南、合肥、贵阳、桂林等是出境预订热度同比涨幅最高的城市,涨幅均在250%以上。其中,合肥堪称最大的出境“黑马”出发地,其近两周的出境预订热度同比涨幅达到了496%。
贵阳、呼和浩特、秦皇岛、西宁、承德、德清、清远、都江堰、安顺和六盘水上榜7月玩水避暑目的地前十名。
避暑旅游形式多样
避暑旅游的形式多样,从森林漫步、草原体验到亲水纳凉、竹筏漂流等,都是逃离高温的好去处。特别是对于不愿扎堆大城市的游客,他们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凉爽的小城或山村,享受一个清净、凉爽的夏日。近两周来,位于山野乡间的乡村民宿,如四川峨眉山、贵州乌蒙山、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河南大行山、江西狮子峰等多地的携程度假农庄,入住率的增长从60%到300%不等,郁郁葱葱、溪流潺潺的山水之境对游客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除了去凉爽的大自然里避暑,到室内的“大冰箱”来也是消夏好方式。例如,室内滑雪场就迎来众多客流, 7月以来全国滑雪类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15%。博物馆游也受到大小朋友的偏爱,7月以来的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74%。
随着暑期的深入,避暑旅游的魅力只增不减。无论是远赴深山,还是近探溪水,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夏日里的一抹清凉。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已达到1.2至1.5万亿元,显示出避暑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巨大潜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水上桨板、户外徒步、夜跑夜骑有点火
趁着白天的热浪还未苏醒,到大蜀山上遛个弯,呼吸新鲜空气;找一片空旷的水域,穿上救生衣,踏上桨板,在平衡和波浪中感受凉意;骑上心爱的自行车,或是换上炫目的跑鞋,享受傍晚的暖风拂面、汗流浃背……今年夏天,合肥的气温一路走高,但市民们日常的运动健身热情丝毫没有降低,除了在有着空调的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各大游泳馆也是挤满了人,更多的市民还把目光转向水上桨板、户外徒步和夜跑夜骑等户外健身运动项目。
新晋网红“水上漂”受热捧
一人一板一桨,或跪或坐或趴或躺或立,御水而行,乘风破浪,甚至可以在水面“凹”各种造型……估计不少市民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都刷到过上述场景,这就是近几年风靡健身、户外圈的新兴潮流运动项目——水上桨板,也被称为“水上漂”。
据介绍,桨板运动起源于美国夏威夷群岛,被认为是夏威夷古老的水上运动之一。“大概在上世纪60、70年代,桨板被用来在夏威夷岛屿之间进行日常交通和垂钓。也有说法是冲浪教练为了便于管理学员、方便教学发明了这种划法。”据省城一户外俱乐部的负责人“当下”(网名)介绍,桨板运动简单易学,亲水性、亲自然强,可应用的场景多,近年来风靡全球,已经成为相对主流的水上运动项目,参与人数也比较多,“在全世界风景优美的水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国大约是2000年后引进该项目,主要在沿海或是有大范围水域的地方开展。”
提起第一次与桨板结缘,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是在恩施大峡谷带团队徒步,在狮子关那片水域看到了有人站在桨板上挥动桨竿,飞快地穿梭在群山之中的河道里,就像武侠电视剧里的‘水上漂’现实版,非常炫酷。”“当下”告诉记者,桨板颜色亮丽,板面上还有各种潮流的花纹,“即便只是把桨板往水里一放,也比其他水上运动器具更吸睛,自带网红属性。”
在目睹了桨板的“芳容”后,“当下”就尝试把这项运动安插到合肥-恩施大峡谷的户外线路,让游客多一份体验。“事实证明,很多年轻的游客都很喜欢。特别是夏天玩水季,桨板给不少不会游泳的人带来了一丝凉意。”据“当下”介绍,玩桨板的门槛并不高,在有足够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只要胆大心细,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也可玩。“需要强调的是,上板前一定要正确穿上救生衣。玩的过程中,最好能有教练指导,并全程做安全保障。”
经过多次“踩线”,2022年,“当下”选定了太平湖的一片水域做自己的秘密桨板基地。“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风景好、水质好,游客还可以体验到带着徽菜风味的当地农家土菜。”为了给游客们更多体验,“当下”还在两日游的线路里增加了溯溪、徒步爬山等元素。“从今年的客流来看,基本上每个周末都爆满。7月的部分周末两日游,发团计划一出,不到1小时就被抢订完。非周末则主打公司团建之类的定制桨板线路。”
我省多地已建桨板基地
和“当下”的赛道不同,在省城经营一家体育文化公司的“陶陶”(网名),目前拥有两个可供游客体验桨板运动的水上运动基地,分别位于长丰鹭山湖和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在他的眼中,桨板运动是一种结合冲浪、皮划艇和划船的水上运动,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和全身锻炼运动。
“陶陶”很早就在从事水上运动,“大概是在2016年左右接触到桨板这项运动。”当时他和朋友一起在山东日照参加红牛24小时挑战赛(山地定向赛、山地越野跑、扎筏泅渡、跑骑交替、砖木取火、等),桨板以“水上安全保障”的形式,进入了他的视线。购入人生第一块桨板则是2018年,“主要是为了陪孩子玩。”“陶陶”告诉记者,之前玩的皮划艇只限一人操作,而桨板是平面的有足够大的空间供他带孩子一起玩。
据介绍,桨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休闲板,适合绝大多数人体验,长度在3米25到3米65,特点是短、宽、稳;另一种是专业的竞速板,面窄、细长,长度一般在4米25左右,特点是阻力小、加速快。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桨板运动非常考验人的身体协调核心力量,同时还能和亲朋好友共同划一块桨板舒缓人的心情,减少压力。”据“陶陶”介绍,要划好一块桨板,几乎身体上每一块肌肉都要被用到,能够锻炼“核心肌群”。划桨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和呼吸,有助于增强心肺耐力和改善呼吸系统。此外,桨板运动还能提高平衡能力,锻炼反应速度和注意力,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
“玩桨板并不需要很复杂的准备工作,只需做好运动前的热身,正确穿戴救生衣,做好防晒,远离滚水坝(新手不要在流动水域玩耍),就可以安全下水玩耍了。”“陶陶”告诉记者,玩桨板首先要学会如何判断水域安全及岸边的上下板,“刚开始可以坐或跪在板上,然后慢慢尝试站立,站稳了之后再学习划桨。与此同时,初学者还要学会一个在水里上板的技巧,以便落水后尽快爬上板。”等到能在桨板上扎稳脚跟,就可以通过调整桨叶的角度和力度,控制桨板的方向和速度。“上述基本技术完全掌握后,就可以升级玩花式动作了。”
截至目前,我省合肥、芜湖、黄山、安庆、淮北、宣城、铜陵等城市已经有可供市民体验的桨板基地(包括一些有水域的露营地)。“不过,如果想要系统化学习桨板技巧,参与桨板运动赛事,建议到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授权的桨板培训基地学习。”据“陶陶”介绍,省城近期气温较高,早晚前来体验水上桨板的市民较多。“等到了天气凉快的时候,我们则会组织掌握一定桨板技术的人,进行沉浸式体验。比如,秋季的宁国水上红杉林、冬季的太平湖……在运动中换个视角感受美景。”
大蜀山日均近万客流
除了水上桨板,户外徒步和夜跑夜骑等项目也是合肥市民在健身房之外的夏日运动健身“热门选择”。据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大蜀山山体公园7月的日均客流超过8000人次,其中,早晚客流量较大。
因为家住大蜀山附近,市民林先生平均每周要爬三四次大蜀山。“之前一般会选择白天爬山,现在天气炎热,一般都会选择在早晨、傍晚爬山。”爬山过程中,林先生会带一瓶水或饮料,“如果累了,就原地坐下休息。”据其透露,每次傍晚爬山的时候,都会看到不少人在大蜀山环山道路“跑山”。
喜欢骑行的许先生一般会选择翡翠湖公园的环道、环巢湖大道、三十岗-科学岛等线路骑行,“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炎热,基本上放弃了白天的骑行。”下班之后,许先生会换上骑行服,备上足量的水或者运动饮料开始骑行,“如果想骑远一点,会再备点干粮和防暑降温的药品。”
■特别提醒
虽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夏日健身运动还得适度适量。省城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建议,夏日健身运动尽量选择带有空调的健身运动场馆,户外运动避开白天炎热时段,选择安全地段。运动健身前,补充适量的水、面包等;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或者运动饮料;运动后及时进行拉伸,可补充一些水果和面包之类,尽快恢复体力。如果出现胸闷、头晕、心跳过快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停止运动,找个凉快的地方休息,及时补充水分。户外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风油精、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品。(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王雪薇)
持续高温 如何预防中暑
近两周以来,安徽全面进入高温模式,气温不断上升,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局地气温超过40℃。记者从合肥市多家医院了解到,入伏以来,因高温中暑等问题入院的病人开始增多。“可能大家防暑意识增强了,今年中暑患者较往年总体相比偏少。”安医大二附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张庆龙提醒,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和合理休息,避免出现热射病等严重的中暑疾病。
◆ 为什么会发生中暑?
一般情况下,人在37℃左右的恒定温度下,依靠自身产热、散热功能,可以保证身体的“冷热均衡”。一旦进入高温环境,人体的“调温”就容易出现障碍,身体会出现像头昏、多汗、疲乏、恶心等中暑症状。
◆中暑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低于37.5℃。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痛、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而快、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如何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等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外出时最好有人陪同,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出现中暑症状时,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救治。
◆中暑后这些常见做法是错误的
☆误区一:中暑后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误区二:用过冷的水擦身。
☆误区三:中暑后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误区四:中暑症状消退后吃辛辣刺激食物。
(戴睿 张薇 吴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