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舞台上,“菜篮子”虽小,却关乎民生大计。近期蔬菜价格的上涨,如同“江湖”中的一场风波,搅动着百姓生活的平静湖水,也考验着这背后的“江湖道义”。
从田间到餐桌,蔬菜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商家是否能坚守良心,不趁势哄抬物价,赚取不义之财?供应商是否能尽力保障供应,不囤积居奇,破坏市场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各自的道与义。而当每个节点都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还是无法解决菜价周期性狂飙,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这是否也是产业发展进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阵痛,而不仅仅是归于天意难违!
“菜篮子”在中国,是一个敏感关注词,因其影响国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开支,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级不得怠慢。菜价暴击的背后,拆解其成本结构来看,从初始的种植、收购、运输、批发、经销、零售以及结构保障服务等等,任何环节如果发生震荡变化,最后是消费者默默承受。
每次的周期涨价如果仅仅就停留在对天气的无力怨怼,又或是市场囤积居奇的投机防御,菜价的稳健发展依然会遥遥无期。要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价格波动的问题,构建农业结构性优化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阵痛带来的警醒,也是每一个环节需要承受的“进化”。
起青萍于微末
“确实让日常开销增加不少,特别是一些常吃的绿叶菜,你想想青椒每斤卖到7元,西红柿到8元,蒜薹要14元了,除了这些其他涨得也怪吓人的,但为了保证家人营养,该买还是得买呀,不能不吃饭啊。”在合肥蜀山区的华府骏苑菜市场,王女士给记者感叹道。
在宁国路经营土菜馆的侯女士称,虽然成本上涨,但店里菜单还没有变化,“菜价就算涨得离谱我们还能怎么涨价,现在本来餐饮竞争就大,开店都在做活动吸引客户,营销上都在想办法能让消费者常来,要是因为菜价波动我们就贸然跟着涨,那就更没人光顾了,现在我们的办法就是打出每天特色菜和特价套餐,合理避开今日菜价高的品类,并且采购上我们也为了减少损耗,一次只买一天的用量,绝不存菜,哪怕不够卖。”
农贸市场(摄影:刘媛媛 李翔)
以合肥为例,近期各主要菜场和超市的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在蜀山区的华府骏苑菜市场,绿叶菜价格每斤基本在4至7元,比如小青菜6元一斤,生菜5.5元一斤,平包菜4-5元一斤,苋菜6-7元左右一斤,相比一个月前,菜价上涨明显。在陈村路的叁禾生鲜超市,生菜每斤的价格是7元,菠菜每斤的价格是6元。在十里庙路的西七菜市场,油麦菜每斤价格6元,空心菜每斤价格8元。
在其他具体地区和市场,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也较为明显。例如,8月17日山东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发布的一周农产品行情显示,在统计的28种蔬菜批发均价为3.27元/斤,较上周均价环比上涨15%;其中,15种常规蔬菜批发均价3.02元/斤,较上周均价环比上涨7.3%。
“菜地被淹,蔬菜的收购价格虽然涨了点,但我买的商业保险就算赔付,也不足以弥补我这全部损失。”来自六安的菜农高斌表达了因极端天气强降雨导致其收益倒挂。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此前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400亿元,其中接近80%都是财政补贴。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预计会达到1600亿元。农业保险政策覆盖了粮、棉、糖等16类大宗农产品,以及超过500种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预计将为超过1.6亿户次农户提供了约4.5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高斌说:“我们菜农购买相关农业保险,保费大概为七八十每亩,其中三分之一是我们自己承担,政府承担三分之二,其实政府真的也承受了很多。但你们需要知道保险赔付也是有标准的,比如,对于刚发芽的种植物如果因大雨而损坏,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所以目前农业保险赔付的资金并不能解决我们除此以外的损失。”
见微知著
连续的蔬菜价格上涨已然成为近日热门民生话题。导致此次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夏季以来温度较高往期,蔬菜生长受限,导致市场供应相对不足,蔬菜价格随之呈现季节性波动。雨水偏多也是当前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今年暑期,我国总体降雨偏多,多地出现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受不利天气影响,蔬菜产量下降,降雨造成菜田道路泥泞或损坏,影响蔬菜采收、运输及上市,也导致部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涨。
市民挑选蔬菜(摄影:王彪)
此外,对于个别品种蔬菜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滞销卖难等现象,降低了菜农预期收益,导致个别地方也接连出现提前拔秧、弃管、弃收现象,应季蔬菜产量下降,上市量不足,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蔬菜价格上行。
此外,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规模经营模式使得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农资价格的上涨,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都增加了蔬菜种植的成本,这部分成本的上升最终反映在蔬菜价格上。同时在运输和流通环节,油价的波动、酷暑中运输过程中的保鲜要求提高以及物流环节的人工费用上涨,均导致了蔬菜运输和流通成本的增加。
农民辛勤劳作,期盼着合理回报;运输者奔波在路上确保蔬菜及时送达,希望付出有所得;销售者在市场中打拼售卖维持生计;而作为消费者,在经济内循环中起到最为重要的角色,这链条上的哪一块损失都是失衡“火星子”,如何能让百姓的餐桌依然丰富多彩,让生活的滋味依然美好如初,这涉及结构性改革的优化与提升。
结构破局
“菜价上涨背后还需要更多深厚的思考,只有在迎面问题才能更精准地解决问题从而防御问题,我想这也是为农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时点依据,阵痛之后会痛定思痛。当我们设置合理性结构,通过市场引导、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相作为,对于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一种正向推动,从而为消费内循环的稳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动力。”农科院研究人员赵先生向记者表示。
“先进的涉农科学技术是主体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农业种植产业中基因编辑和选育技术,可以在产前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蔬菜品种,从而降低因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导致的减产风险,稳定蔬菜产量。同时在应用一些如遥感监测的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同时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收获青菜(摄影:刘杰)
从产业布局来看,价格上涨推动农业资源在不同地区需要更合理配置。优化种植结构首当其冲。种植者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合理规划蔬菜种植的品种和面积。加强对特色蔬菜、优质蔬菜的培育和推广,提高蔬菜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一直致力于智慧农业的技术推广,帮助我们的种植客户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种植技术和设施也在慢慢被大家接受,我们从以色列引进的无土栽培、精准滴灌溉等技术,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灾能力和产量。同时,农户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蔬菜生产、流通的精准监测和调控,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在合肥从事智慧农业技术服务的姜先生,给出了技术助农的解决思路。
“我们物流企业一直在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由于今年的极端天气较往年占比高,从运输计划及安排上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应急安排和临时变更,这也造成了我们一部分的运营成本,所以我们也正在通过搭建相应系统,实时配合道路及天气以及转运数据,来提高运输效率以及冷链配速,我们也希望运送的蔬菜水果到达市场能尽速尽佳。”面对记者的疑惑,在肥东一直从事蔬果配送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刘总带来了自己的答案。
环环相扣的菜篮子变“重”了,除了以上方面的缓释,还需要来自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及未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从而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结构性改革。并且还需要加强对农业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和价格垄断,以此来稳定市场强化公平。
蔬菜价格上涨给农业结构性调整铺设了前提发展条件,但也会存在认知盲区,因此,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同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流通体系和加强政策支持,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体系,确保蔬菜的稳定供应和价格合理,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展望后市,蔬菜价格虽然短期仍将保持季节性上涨,但综合考虑在田面积与天气等因素,菜价上涨空间有限。市场方面也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市场动态,从而加强蔬菜调拨和储备工作,以便更好地调整供应策略,确保菜篮子能“稳稳地”买到新鲜、优质的蔬菜。
(撰稿丨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