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三河镇: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妙解社区治理“方程式”
来源: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8-30 16:23:28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城市治理的前线阵地。三河镇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聚焦群众呼声、对接群众需求,着眼“小切口”办好民生“大实事”。

973e815fdc59e5ad1c4f97b3ba6dfe2

优化网格做“加法”,使体系更完善

按照“就近就便、规模适度、有利治理”的原则,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网格”组织架构,7个城市社区设立18个小区(片区)党支部,22个楼栋网格,实现社区治理的全方位覆盖和精细化管理。将社区“两委”、民辅警、志愿者纳入网格服务之列,统筹组织司法、信访、物业、民政等部门进驻网格,形成以网格员为主体,党员志愿者、在职党员、职能部门等辅助力量参与的多元化网格队伍体系,形成“需求在网格中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全要素网格服务体系。同时,抓“培训+考核”促实效,分级分类开展法律知识、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范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等专题培训,丰富网格员知识储备,提升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能力。2024年以来,网格共收集问题148个,上报问题63条,100%予以协调解决。

服务距离做“减法”,使服务更贴心

一方面,健全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规范提升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建设35个群众家门口的住宅小区党群服务站,特色设置“歇歇脚”、居民“E”站等,将各种资源整合推进到住宅小区门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在网格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配备21名红色小管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事务,把网格服务的“桥头堡”扎到居民家门口。并结合网格特点和群众需求,将社区医疗、走访慰问、维修等便民服务事项纳入网格,提供法制宣传、健康义诊、燃气代缴、爱心义剪、爱心送餐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5600余户,为辖区居民群众幸福“加码”。

多元共治做“乘法”,使管理更有效

借助家园议事厅、睦聆议事会等平台,搭建“社区大小事,党群商量办”多方协商平等议事机制,以“点、提、议、决、办、评”6字工作法为基础,协商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小事。今年以来,通过协商议事累计解决小区路灯损坏、充电桩、环境脏乱等疑难问题150余件。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组建7支志愿服务队,同时联合三河文旅公司、富光公司、民俗博物馆、物业公司等共驻共建单位,组织在职党员、社会组织成员、退休职工等,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另外,积极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邀请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环卫工人走进来、坐下去、歇一下,收集意见建议、共商小区治理。今年以来,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26场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

破解难题做“除法”,使治理更精细

打造吴君芳个人调解室,发挥退休党员和居民骨干作用,通过司法部门专业指导培训,形成集“纠纷采集、当事人沟通、问题处置、调解反馈”于一体的矛盾调解体系,开展“家门口调解”。今年以来,共化解“邻里纠纷”“婚姻问题”“家庭财产”“老人赡养”等矛盾28起。通过“智慧肥西”平台,开展智慧肥西吹哨,通过入户走访、网格巡查、居民反映等渠道,精准排查辖区安全隐患,全面关注并解决辖区内居民身边的“关切小问题”。3月以来,三河镇“吹哨”事件总量2000余件,结办率达99.8%,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社区党员信访代理模式,按照政务服务大厅的模式,让信访群众只跑一次,由社区两委及党员陪同或代替信访人到相关部门反映诉求,主动化解群众信访矛盾。(王文燕  楚风琴)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