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全面深化商务领域改革,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创新企业“抱团出海”机制,正在组建徽派企业走出去联盟。今年我省还首次编制了《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安徽生活与工作环境。
今年已发放消费券9.76亿元
据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介绍,我省聚焦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促进能力显著提升。过去五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今年1-7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万亿元、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我省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及时出台工作方案,今年1-8月累计带动新车、家电消费39.3万台。近期将统筹用好3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开展“徽动消费”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4000场以上,发放消费券9.76亿元、带动销售额246亿元。同时,加快消费业态模式创新,近五年,全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4.6%。
今年1-7月全省整车出口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我省聚焦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推动外贸实现质升量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进出口连续跨越6个千亿元台阶。今年1-7月,全省实现进出口4758.9亿元,总量居全国第9、中部第1。
我省加快推进“以产带贸、以贸促产”,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等政策措施,安徽汽车产业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今年1-7月全省整车出口数量跃居全国第1。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今年1-7月,组织超250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带动全省出口增长9.5%、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居长三角第1。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49.8%和23.9%。全力加快贸易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活动,过去七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5%以上,七年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近14倍,跨境电商实绩企业超4000家。今年1-7月,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268.9亿元,增长23.3%、高于同期外贸增幅。
“十四五”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1.9%
我省聚焦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吸引汇聚全球要素资源能力显著提升。据介绍,我省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十四五”以来,我省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1.9%,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创新外资招引方式,实施“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今年以来举办美资企业安徽行、海客圆桌会等17场外资招引活动,今年1-7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41家、增长7.2%。累计招引9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92个。健全外资促进机制,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吸引大众科技、海森生物、渣打银行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安徽。今年1-7月,全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到53%,高于全国24.4个百分点。
我省首次编制《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
我省持续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安徽生活与工作环境,省商务厅会同省有关部门于今年6月13日发布了我省首个《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4年版)。
据介绍,《指引》聚焦外籍人士在安徽生活和工作场景,涵盖了生活在安徽、工作在安徽、旅游在安徽和便民信息四大板块,对外籍人士在安徽办理住宿、通信卡、银行卡、居留许可证、工作许可证、社会保险、开通移动支付、乘坐交通工具、缴纳个人所得税、外籍子女教育、旅游指南等给予全方位指引和信息服务。
省商务厅将根据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的调整,每年对《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进行动态更新,帮助外籍人士了解新变化,及时享受便利新举措。
正在组建徽派企业走出去联盟
我省聚焦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2017年以来,我省实际对外投资增速保持高于全国的态势。今年1-7月,全省实际对外投资17.6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7、中部第1。
我省创新企业“抱团出海”机制,正在组建徽派企业走出去联盟,联盟由省内知名外向型企业作为发起单位,设立由各省直单位组成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解决企业出海遇到的问题,并成立由法律、财务、银行、保险等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给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省商务厅谋划组织安徽对外投资企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会,引导企业境外抱团发展;适时举办安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央企、长三角重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接活动,推动企业“借船出海”、共拓市场。此外,还将谋划成立汽车、光储、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的专门组织,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既满足龙头企业海外配套需求,也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发展路径和服务支持。
我省共有675家皖企投资设立1168家境外企业,涌现出奇瑞、江淮、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海螺水泥等一批本土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对外投资领域,今年1-7月,全省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达60%以上,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实际对外投资分别占总量的27.3%、17.2%。“走出去”企业遍布145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奇瑞西班牙汽车产业园、国轩高科摩洛哥以及斯洛伐克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扩大开放,探索形成更多“安徽经验”
我省聚焦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实施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累计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1-7月,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6.7%的进出口、32.9%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高于全国7.2和12.1个百分点。坚持“开放引领、改革创新”,在国家级经开区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进亩均效益改革,加快创新提升。在2023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合肥经开区蝉联全国第6,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强。
我省提升改革赋权效能,推动更深层次先行先试。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安徽经验”。发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作用,加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我省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坚持以产业所需为改革所向,积极探索支持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政策举措,争取国家一揽子赋权。强化人才、资金、数据、技术等高端要素配置功能,加强在数据跨境流动、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领域探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制度保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