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安徽制造再进阶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09-25 16:40:30

(9月25日,人民日报第15版整版刊发)

       9月23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所致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牢记殷殷嘱托,安徽制造不断进阶。2018—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去年规上工业营收5.1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因地制宜  积蓄动能

  “安徽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在今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介绍。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安徽制造底气何来?

  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制造业发展积蓄更加强劲的动能。

  在合肥市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智能制造基地,有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助力,冰箱生产也能科技感满满。

  如今,借助数字化力量,安徽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机。2023年,当地智能家电(居)产业营收1850亿元,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件”产量不断增长。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安徽规划打造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如今更是安徽的首位产业。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不只汽车,目前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都是安徽造。

  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徽还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在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量子计算机组装与测试实验室,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自今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成功应对全球133个国家超1400万次访问,累计完成超26万个量子运算任务。

  量子技术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在合肥量子中心,有一座220千伏量子示范应用变电站,它全面采用测量、通信、计算等量子科技三大方向成果,为中心提供可靠供电。

近年来,安徽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作为国内最早布局量子科技与产业的省份之一,安徽量子科技与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

  创新发展  培育集群

  将科技创新贯穿制造业发展全过程,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字当先,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顺利落地转化。

  今年4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举行,首次展示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如今,安徽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梳理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176项,催生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等企业22家。

  同时,安徽积极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效益:把科技创新指标纳入省委季度考核体系,树立鲜明导向;在106家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让更多科技从业者从实验室步入大市场。

  科技含量的提高,换来发展的高质量。

  近年来,安徽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2023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约9600家,高新技术企业约4200家,认定科技领军企业11家。

  随着科技型企业不断成长,一个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涌现。

  2018年以来,通过与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安徽省灵璧县打造轴承检测研发创新平台,走出一条高端轴承产业发展路径。目前,已有60家相关企业落户灵璧轴承产业园。

  在安徽省肥西县,通过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的成色更足。眼下,肥西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位居全省县域之首。

  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还离不开金融活水助力。

“我们紧跟安徽制造再进阶之路,在打通金融服务科创堵点上不断尝试。”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投放各类资金近2000亿元。

  向“海”而兴  助企成长

  9月12日,一列中欧班列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启程,满载当地生产的白色家电等货物,经二连浩特口岸向境外疾驰而去。2014年,合肥发出首趟中欧班列,目前已通达20个国家、151个国际站点。

  一趟趟中欧班列,是安徽向“海”而兴的缩影。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不少客商驻足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我们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矿山无人驾驶、智能包装发运、智能质量管理和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等数字智能产业生态圈,吸引了不少外国客商。”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介绍。

  今年上半年,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49亿元,同比增长1.7倍。

  向“海”而兴,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

  记者了解到,安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在服务外企过程中,当地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高规格服务机制、实施“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特别是今年2月,安徽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工作机制,采取上门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企业诉求并推动解决,一批难题迎刃而解。

  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当地同样重视。去年8月以来,安徽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邀请民营企业家与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座谈,反映问题困难,提出意见建议。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在安徽“落得住”“干得好”。

  从2017年与江淮汽车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到2020年大众安徽正式揭牌,再到2023年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经开区建立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大众汽车与安徽的合作愈发深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企选择在安徽落户,推进合作共赢。截至今年8月,安徽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连续21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开放中发展 在合作中壮大

——来自二〇二四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的观察

       金秋九月,巢湖之畔,人形机器人、纯电轿跑、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一批制造业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9月20—23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自2018年起,今年已是安徽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从2019年首次设立主宾国,到2021年特设韩国国家馆以及“进博好物”展区,再到2023年专门设立参展国展区,国际化、世界性已成为大会的关键热词。

  “今年,我们坚持把开放作为大会鲜明标识。”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常业军介绍,本届大会不仅邀请到法国担任主宾国、国际友好省州(城市)代表参会参展,还谋划了更加突出国际化主题、更具国际化特色的活动,如2024国际商协会大会、主宾国活动、国际友好省州(城市)系列活动等。大会期间,出席的外宾人数占重要嘉宾数量比重首次超过50%。

  此次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是土耳其国会议员布伦特•泰兹江第一次来安徽。他说:“一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迅速发展成为智能绿色制造强省、新兴产业集聚地,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赞叹。”

  与布伦特•泰兹江不同,这已经是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谭森第十五次来到安徽。“过去的18个月里,我们组织了两个考察团来安徽。”谭森说,“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多国企业前来投资并茁壮成长,这里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一辆长约26米、重约30吨的单轨列车一经亮相,便吸引众多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这是本届大会最大的实物展品——来自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跨座式单轨列车。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韩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31家知名企业亮相本届大会国际展区,集中展示其在智能制造、汽车部件、高端装备、精密器件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眼下,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以高能级平台促成高质量合作的特色愈发彰显。

  历届大会持续深化企业项目对接活动,累计促成合作签约项目3600余个、实际完成投资超1.5万亿元,吸引德国大众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助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也不例外。除开幕式暨主旨演讲外,本届大会还举办了成果展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安徽省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对接会、中欧制造业合作发展对接会、2024低空经济大会等30余场重要活动,为来自国内外的参会人员搭建起对接洽谈、共商合作的平台。

  “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每次都能有所收获。”望着展台前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智能装备研发带头人左军说。

  “世界制造业大会展示了境内外制造业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我们也借这个平台展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科研实力。”左军介绍,这几天有不少参会企业来了解他们展出的人形机器人“万小特”,已与几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以会为媒、以会聚智、以会引资,世界制造业大会自首次举办以来,“朋友圈”不断扩容,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最新数据显示,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共促成合作项目718个,投资总额达到3692亿元。

“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壮大。”常业军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在安徽找到新商机、好伙伴、新赛道,安徽也将带给全球投资者新机遇、新惊喜。

2024国际商协会大会在合肥举办

链接商协会资源,推动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日前,以“汇商合作  畅通供需  共赢发展”为主题的2024国际商协会大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大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商会支持,安徽省贸促会、国际商会承办。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448位代表齐聚一堂。大会现场,与会代表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践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别从各自领域和企业实际出发,探讨产业趋势,分享实践经验,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环节,2024国际商协会大会项目合作洽谈会同期举办。400余名与会代表参与洽谈,现场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80余项。

据悉,国际商协会大会是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参与主体的经贸交流活动,致力于打造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国际商协会联盟、资本市场平台、贸易中心等市场化要素对接平台。安徽高度重视商协会发展,已连续多年举办国际商协会大会,发起组建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牵头搭建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国际商会的对接平台,推动商协会成为促进要素对接、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成立

本报合肥9月24日电  (记者李俊杰)日前,作为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圆桌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宣布,成立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汇聚30余名汽车相关领域院士专家、企业家,主要围绕洞察前沿趋势、搭建创新平台、技术攻关对接、应用场景创造、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系统展开工作。

此次成立的创新中心是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实体化运作机构,将充分依托委员会的智力资源,广泛链接科技成果供给侧与市场应用需求侧,旨在建设面向未来、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汽车领域科创中心。

一是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围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建设,对相关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二是协同联动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汽车产业链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前沿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高价值、高潜力的技术成果迈向工程化应用和商业化量产阶段。三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在皖落地转化,集聚一批科技型汽车企业,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发布

20日,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之际,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的《2024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紧扣制造业发展主旨主题,分为综述、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数实融合、绿色发展、市场活力、开放合作、人才兴皖、营商环境共9个篇章,展示了安徽制造业发展成果。

报告显示,过去5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0875亿元,增长8.9%;工业增加值1.4万亿元。今年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近年来,安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有效发挥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作用,突出链群协同、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制造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汽车全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食品、智能家电(居)等产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