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周边未来的村庄“长”啥模样?答:拟以“徽风皖韵、错落有致”为总体风貌基调,打造六道美丽乡村风景线。近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合肥市总体乡村风貌设计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公开征求意见。
东部——岗间宋韵
“一湖一岭”勾勒“淮风庐韵”
去年,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订了《合肥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23年修订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导则》中,合肥市提出将打造“绘田成景、理水成网、织路为纲、化林成韵、村景相依、以文塑脉”的合肥郊野大地田园景观。
为了探索符合合肥市新时期发展特征的乡村风貌管控与建设规划路径,该局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将合肥市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约10148平方公里)风貌更加具象化。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合肥市拟以“徽风皖韵、错落有致”为总体风貌基调,着力打造多元融汇的皖中文化传载地、独具魅力的江淮风貌展示区,构筑“淮风庐韵、岭湖辉映”的乡村总体风貌特色。其总体乡村风貌格局主要分为三大块,包括江淮分水岭、巢湖以及合肥市东南西北四方区域。
环湖村疃
其中,江淮分水岭主打“岭上风光”,依托江淮分水岭沿线乡村,结合田园起伏、水塘星罗的自然基底和中原建筑特色,塑造岭乡融合的特色风貌带。巢湖主打“环湖村疃”,结合环巢湖地区乡村风貌,注重强化陂塘圩田水文化特色营造,保护与修复入湖河流水网肌理和特色陂塘圩田景观,延续依水而建、临水而居的水乡聚落乡村风貌。合肥市东南西北四方区域将分别塑造“淮风楚韵、圩堡水乡、岗间宋韵、庐南徽风”,结合各区域的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北部——淮风楚韵
六道美丽乡村风景线各具特色
根据《规划》,“岭上风光”的重点区域包括官亭镇、高店镇、高刘镇、小庙镇,以及众兴乡、牌坊乡、梁园镇等地,总体风貌要求突出临塘近田、前宅后院、悬山、硬山、青砖筑墙、黛瓦褐檐。
“环湖村疃”的重点区域包括三河古镇、烔炀古镇、长临河镇、六家畈,巢湖市的北闸社区、芙蓉村、大岭村等地,总体风貌要求为突出九龙攒珠、鱼骨街道、双坡硬山、木构青砖、黛瓦飞檐。
岭上风光
东部“岗间宋韵”的重点区域包括肥东县的包公社区、龙城社区、青春社区、小包社区、棋盘石社区、花滩民族社区、竹塘社区、泉山社区等地,风貌要求邻山近田、团块临塘、宅院错落、硬山双坡,歇山为特、青砖白墙。此处的建筑风貌指引上将突出青砖矮墙,乡土材质铺地以及防护绿地。
南部——庐南徽风
南部“庐南徽风”的重点区域包括庐江县的冶父山社区、柯坦老街、黄屯老街、黄山村等地,风貌要求临山顺水、带状灵动、天井合院、白墙黛瓦、硬山马头墙。此处村庄空间形态多依靠山丘呈带状分布,由农田、山林、池塘共同构成自由生长的村落肌理,结合自然景观打造公共空间,保护池塘打造亲水空间。
西部“圩堡水乡”的重点区域包括肥西县的小井庄、张老圩、周老圩、新街村、启明村-新光村-鸽子笼村等地,风貌要求山间团带、环水而居、硬山坡顶、青砖黛瓦。该区域将注重保护现有水系,圩堡以水系相联系,打造圩堡式院落,营造多种小环境。
西部——圩堡水乡
北部“淮风楚韵”的重点区域包括长丰县的马郢社区、双河社区、吴店社区、车王集村、大周村、庙后村、尹集村等地,风貌要求小集聚、大分散、临塘近田、坡顶出檐、青砖合院、木门黛瓦。该区域注重院落式与单栋建筑混合布局,利用建筑间形成公共空间,建筑布局面对景观绿地等打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