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今年前三季度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已经“出炉”,全省新增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10.91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工2293套,基本完成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二期平台开发建设,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
今年,我省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同时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10.91万套(间),达年度计划的142.2%;已配租使用11.3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5.88万户,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阶段性住房需求得到缓解。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工2293套,超过年度计划的一半;合肥、芜湖和淮南市城中村改造新开工2.34万套,占年度计划的76.6%。
在城市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省持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更新改造市政污水管网1206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32万吨。持续做好阜阳、安庆、蚌埠、芜湖等市黑臭水体专家驻点督办工作,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全面复核城市建成区疑似黑臭水体或水质异常水体,并结合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开展“回头看”。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176条黑臭水体已有152条达到“初见成效”整治效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开展整治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3%。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已基本完成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二期平台开发建设,持续推进各市向城市生命线二期项目归集数据工作。二期建设任务中,淮北、宿州、阜阳、宣城、滁州、蚌埠、淮南、亳州、芜湖、池州、六安11市完成招标,均启动实施,马鞍山、合肥、铜陵、黄山4市正在推动招标工作。16个地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燃气专项均已启动实施。截至目前,省级监管平台已接入全省燃气用户终端监测设备11.65余万台,均实现了实时监测预警。另外,全省已新建城市雨水管渠469公里,新增泵排能力231.3立方米/秒、行泄通道214.6公里、调蓄设施160.6万立方米。(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