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网聚美好安徽】阜阳:跟着纬度种番茄 以科技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1-07 09:45:02

“农业经济,与农村很近,与农民很近,与餐桌很近。种番茄,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要长久发展,科研、技术、人才缺一不可。”11月6日,在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瓦大番茄谷,阳光正好,茄果飘香,把一颗小小番茄做到了年产量1800万吨,年产值2.6亿元的吕彬,在思考摸索如何利用科技与品牌,做大农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跟着纬度建七大基地追温度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瓦大)始创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鲜食番茄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企业成立10年,但10年前我也是做番茄,其实做了20年的番茄了。”该公司董事长吕彬也曾遇到瓶颈,去荷兰学习了两年先进农业技术。

“未来必定是要做两端,一端是科技,一端是品牌。”创业10年来,吕彬带着瓦大始终坚持“强科技促转化、重融合延链条、扩规模优布局、塑品牌高溢价”为发展方向。

阜阳地处皖北,夏季炎热,并不适合种植番茄,为拉长年度供货时间和单日供量,瓦大实施总部经济战略,形成“根在安徽,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布局全国,走向国际”的产业发展布局。

种植基地规模从南到北纬度,从东到西经度全面布局,建设七大基地,规模遍及安徽、宁夏、甘肃、四川、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一年的鲜果供应时间能达到10个月,这很不简单了。”鲜食番茄年产量 1800 万斤,年产值达2.6亿元,带动员工就业1500多人。

想做番茄村振兴乡村留住农人

口感全网第一的“瓦大一号”,鲜食番茄品质全国遥遥领先,如今已是瓦大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如何能保持最好的口感?我们的品种在不断的迭代,不断修饰改良。”吕彬介绍了一组数据,瓦大已成立7个科研平台,合作30多家科研院所,主持20多项科研重点项目,育推近10个高品质番茄品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5个,“安徽省的番茄种植标准是瓦大写的,目前正在编写国家级标准,预计明年完成。”

吕彬想做番茄村,推动乡村振兴,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这条线,瓦大形成了“一种(番茄育种)、一业(番茄全产业)、一乡(瓦大番乡)”生态体系,构建了一总部、四中心和遍及全国七个省市的种植基地。

2016 年以来,瓦大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以及设施租赁等方式帮扶脱贫户、带动脱贫村和村集体企业资金高达2817.27万元。

“乡村振兴,要把人留下来,就要有岗位。产业如何与村民、村集体合作,我也在摸索,希望未来能提炼出一个模式并能复制。”吕彬计划,先将农民请过来就业,有能力就升小组长、熟悉了操作,那我们就合作。”目前,他已经在宁夏、哈尔滨的基地进行尝试。

阜阳和美乡村数量居皖北第一

吕彬说,瓦大的发展,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提供各种扶持政策。”

据了解,近年来,阜阳市区持续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到乡村投资兴业,加大培育乡村技术人才队伍,拓宽“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带动模式,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依托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该市以现代设施种植业、现代设施养殖业、现代冷链物流为抓手,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省唯一。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

阜阳市实施种业振兴、机械强农行动,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不断增强,预计今年该市全市良种覆盖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98%、94.5%、66.7%。

目前,该市持续高质高效推进“千万工程”,新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90个,累计达927个,数量居皖北第1;2024年度79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启动建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