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第三届科技竞赛(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在常备力量第二总队火热进行,安徽边检总站马鞍山边检站参赛选手李翔荣获个人一等奖。今年,正值李翔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第10个年头,谈起自己十年来的工作,李翔目光坚定地说道:“最大的感触是总有新的技术难题摆在眼前亟待解决,必须在经验积累中不断寻求创新突破”。
李翔正在向码头工人讲解普及便民手机系统
数据支撑 平凡岗位铸匠心
2014年5月,李翔成为马鞍山边检站信息化岗位的一名正式民警,他凭借着一股“狠”劲认真钻研计算机前沿技术,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在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从技术方案规划、物资采购到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先后主导标准化机房改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边检营房智能化改造和执勤点智能化建设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建设。为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李翔带领团队建立完善通信保障预案,推行核心设备“双备份”策略,确保突发情况下迅速切换、平稳运行。十年来,他本人坚持在岗期间每日对机房进行例行巡检,检查网络架构和设备状态,及时排查潜在风险隐患,确保了“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
“李教是一个工作很细致的人,无论是设备维护还是公安网线路优化,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该站执勤二队四级警长王科华说。
正在开展机房巡检的李翔(左一)
科创赋能 智守国门显作为
“用上了你们研发的人脸智能交互提醒系统,码头管理越来越正规,看到各种手续办得这么快,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很高兴!”马鞍山港口集团船舶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感触道。
人脸智能交互提醒系统是李翔于2023年7月与科创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集人脸识别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其通过对出入口岸限定区域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保障人员在口岸限定区域安全规范通行。今年8月,经反复调试,该系统正式在马鞍山港6号码头前沿投入使用。
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李翔深刻感受到,时间是服务对象的生命线,少一分停留,就多一分效益,而科创赋能,就是边检“提速”的“指向标”。用数据提战力,向科技要警力。李翔坚持以数字化驱动规范化,积极参与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主导建成“情指行”一体化指挥中心、合成作战中心等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让大数据成为马鞍山边检工作的“眼睛”和“大脑”。
借助发展之势、汲取创新之能,他深入驻地高新企业开展调研,先后自主研发边检勤务评估系统、口岸限定区域智能管理系统等,有力提升了一线民警工作质效,马鞍山口岸也实现了“数据把关、智能验放”,涉外企业办证报关“零等待”、船舶检查通关“零延时”、口岸边检勤务“零差错,零投诉”。2023 年10月,边检勤务评估系统被安徽边检总站在全省口岸普及使用。
作为安徽边检总站“智守国门”业务研究工作室核心成员,他依托工作室载体,带领所属人员序时推进期刊撰写、课题研究等工作,倒逼所属民警快速成长,着力打造一支集数据分析、业务研究、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宽层次的人才队伍。
“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便是不凡。十年饮冰、甘居幕后,李翔在信息化岗位默默付出,用个人的拼搏奋进诠释了移民管理警察职业精神,书写了新时代马鞍山边检的科技强警之路。(胡一鸣 张浩 安徽商报融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