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安徽迅速行动,全力推进政策落实。近两个月过去了,政策“组合拳”对安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效果咋样?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省积极推动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安徽经济运行稳中向上、经济结构向新向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位次前移。前三季度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2.2个、0.6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
前三季度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60.1%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我省强化财政税收政策统筹协调,精准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惠企政策综合性集成创新,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加快财政支出进度,9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2%,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7.7个百分点。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我省发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开发园区等平台引资作用,加快推进大众安徽等标志性外资项目,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前三季度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60.1%,高于全国32.1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
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速连续7个月保持40%以上
进一步扩大内需,前三季度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加快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业态,前三季度我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上年同期13.9%提高到16.8%,与网购密切相关的快递业务量增长25.1%、快于全国3.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53.7%、增速连续7个月保持40%以上。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前三季度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4.9%,连续4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34.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9%,占比20.9%、提高0.9个百分点。
■助企帮扶
信用报告已替代传统证明超320万份
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我省通过开展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信用助企行”活动,推进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截至目前已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超320万份。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我省持续实施项目融资对接,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4%,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居第3位,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0.3%,连续28个月增长20%以上。
■止跌回稳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增量政策落地也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我省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一揽子”政策措施,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政策落地,前三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2.2个、0.6个百分点。同时,我省还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使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位次前移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
在提振资本市场方面,我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强化企业上市和后备资源培育,新增境内上市企业6家,其中10月份以来新增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81家、居全国第7位。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累计设立母子基金124只、实缴规模合计近5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400个。在皖注册私募基金规模超1.75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据介绍,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安徽经济运行稳中向上、经济结构向新向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位次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的5.2%提高到上半年的5.3%,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较上半年前移4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