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寿以案说险:屏幕共享诈骗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4-12-25 15:54:41

2023年10月,D先生拨打中国人寿95519电话,咨询“保单借款过期未及时还款会有什么影响”。客服人员告知D先生保单借款期限为半年,到期后可自动续借,前期产生的借款利息将计入借款金额作为新借款本金重新计息。客服人员还提醒他需要按时还款,以免本息和超过保单现金价值导致保单失效。

原来,D先生此前接到自称“金融监管人员”的电话,称D为征信黑名单人员,而他可帮忙消除负面影响,诱导D下载某APP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D先生感到蹊跷后将电话挂断,并向保险公司进行咨询。

案情分析:

本案例中,D先生在被要求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时引起了警觉,在向官方机构求证后得知自己可能是遭遇诈骗。


风险提示:

1.消费者在接到陌生人或自称客服人员的电话后,不要轻信,应拨打官方热线核实信息真实性。

2.警惕“共享屏幕”等新型诈骗手法,拒绝陌生人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进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以防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诈骗。

3.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信息、金融账户、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个人生物信息等,谨慎使用“共享屏幕”功能,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