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1月16日上午,合肥经开区召开“才聚经开 智创未来”2024年度人才发展大会,会上发布的人才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经开区薪酬水平在新一线城市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部分产业核心研发技术人才薪酬已与一线城市看齐。
从业人员过半大专以上学历
2024年,合肥经开区在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居第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十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三大战新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利润实现双百分百增长;经开综保区、派河国际物流园、自贸试验区经开区块、机场及口岸、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五大开放平台,助力开放动能高品质提升,经开综保区位列全国第七。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经开区从业人员总量超40万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员超7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1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约10.6万人,其中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和海外院校人数达到1.3万人。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合肥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存量超6000人,2024年增速位于合肥市第一,研发技术人员数量为4.4万人,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技能人才总量为6.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2%,在合肥市处于领先位置,部分重点产业人才结构基本与先发优势地区看齐。且在技术人员及一线操作/服务人员薪酬在新一线城市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产业核心研发技术人才薪酬已与一线城市看齐。
部分产业学历水平略高于长三角珠三角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紧盯“3+6”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家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快速消费品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绘制紧缺性人才需求图谱,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吸纳人才呈快速增长态势。
据了解,合肥经开区“3+6”产业从业人员约17.7万人,占全区总就业人数的43.9%,人才需求占全区人才总需求的60.9%,2024年投向“3+6”产业的简历占比达54.4%。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52.7%,整体学历水平略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
报告显示,每万人中研发技术人员数量为1157人,比重基本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持平。技能人才的占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由2021年的4.8万人增长到6.5万人。2024年全区研发技术岗位占比由 2021 年的7.1%上升至12.0%,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
记者在大会上同时了解到,2024年流入人才中,超六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30.3岁,35岁以下人才占比超过七成,外部(来源地非安徽)流入经开区就业人员中,来源多数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
未来三年,将会增加人才需求约7.3万人
此次人才白皮书报告也梳理了未来三年经开区紧缺人才需求情况。根据统计,合肥经开区“3+6”产业紧缺急需岗位种类115个,其中技能人才岗位种类25个。在未来三年中,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力争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净增加人才需求约为7.3万人,平均年新增在2.4万左右。从具体产业分布来看,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占比不断增长,其中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的人才需求占比较为突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罗晓薇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