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人寿安徽省分公司风险提示——春节前夕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5-01-22 11:18:34

春节临近,电信诈骗活动愈发猖獗,为保障您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交银人寿安徽省分公司特发布此风险提示,提醒大家提高警惕,谨防电信诈骗陷阱。

案例警示1:“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您,称您涉及洗钱、贩毒、非法集资等重大案件,需配合调查。随后,他们会以安全账户为由,要求您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进行核查。

市民L先生接到自称“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L先生的身份信息,称其名下银行卡涉及一起洗钱案件,账户已被冻结,需立即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以证清白。L先生信以为真,在对方引导下,将自己及家人银行卡内共30万元转入指定账户,之后才发现被骗。

案例警示2:“保险理赔”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以您购买的保险产品发生理赔、红利返还等为由,诱骗您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信息,或引导您点击虚假链接进行操作,从而盗刷您的银行卡资金。

Z女士接到自称某寿险公司客服电话,称其购买的重疾险可获得一笔理赔款,但需先缴纳手续费和税费。对方发送了一个链接,让Z女士点击填写理赔信息和银行卡信息。Z女士未仔细辨别,按要求操作后,银行卡内5万元被转走。 

案例警示3:“高收益投资”诈骗

诈骗分子以保险公司推出高收益投资项目、内部理财产品等为由,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您投资。先以小额返利获取您的信任,待您投入大额资金后,便消失无踪。

W大爷接到某“寿险公司业务员”电话,推荐一款年化收益率高达20%的内部理财产品,称仅限老客户购买,名额有限。W大爷先投入2万元,几天后收到400元返利,遂加大投入至10万元。之后,再联系该“业务员”时,发现电话已无法接通,投资款也打了水漂。

防范建议

1. 保持冷静,勿轻信:遇到自称公检法、保险公司等工作人员的电话,要保持冷静,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对方身份真实性。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理案件,更不会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2.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保险公司办理业务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如接到类似要求,切勿轻易提供。

3. 拒绝点击不明链接:对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微信等包含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以防进入钓鱼网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

4. 多方核实投资信息:对于高收益投资项目,要提高警惕,仔细核实其真实性。可咨询专业金融人士或向相关监管部门了解情况,切勿盲目投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