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潜山村庄 移风易俗传佳话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2-06 12:26:25

今年正月,付云凤回到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的娘家余花屋。虽然出嫁还不到4个月,但这是她成家后的第一个春节,让她对这个养育她的村庄以及乡里乡亲的感觉更加亲切。

去年国庆,付云凤举办婚礼。“女儿在出嫁的时候,我们家里只办了几桌酒席,按照我们这里的新风,亲朋来的时候虽然随了份子钱,但都是按照一百、两百元的给的,更多是一片心意,重要的是欢庆和见证。”付云凤的父亲付卫华高兴地说,婚事办得喜庆,亲朋聚得开心,大家都没有负担。

不差钱的富裕村  红白喜事都简办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得知潜山市黄铺村围绕红白喜事操办等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减轻群众开支,李强表示赞赏,希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近三年来黄铺村红白喜事210多次,累计直接给百姓减负200余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介绍说,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黄铺村64个村民组依托村民小组理事会均制定了组规民约。

组规民约由村民小组理事会召集群众开会制定,经过组内协商,把红白喜事宴席、用烟、用酒等标准,以及宴请人数、次数等都纳入组规民约,制定了群众认可的红白喜事操办标准。“组规民约制定后,越来越多的黄铺村民选择在家操办红白喜事宴席,每当有红白喜事时,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共同操办,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王绍南表示。

红白喜事都简办,并不是这里经济不富裕。黄铺村虽然是潜山市的一个丘陵村,但远近闻名,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国森林乡村”“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当地的“黄铺田园”还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全村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6万余人次。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200万元、村集体资产发展到2.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2850元增长到2023年3.1万元,户均存款达到10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可谓富得流油。

村民自治精细化  文明新风人人夸

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村有监督委员会,组有村民理事会,干什么由群众提议,怎么干由理事会商议,能不能干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评议。黄铺村围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进行了有效探索。

这其中,村里每组都制定了组规民约,让移风易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利益分配、资产管理等“乡情乡理”事务均有章可循,提高村民自治精细化水平。“我们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多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制度,并在基础条件好的村民组先行采取组规民约进行约束,婚事新办、丧事从简,对宴席、用烟、用酒等标准,以及宴请人数、次数等都做出具体规定,任何人都不搞特殊。现在宴席都在村民家里办,也节约了许多。”村民理事会副理事长郝汉青说,整治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等,既要制定村规民约,还要细化组规民约。

黄铺村的文明新风,只是潜山市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潜山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潜山市紧盯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截至目前,该市已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0万余份。

潜山市还把移风易俗与文明积分结合起来,推进文明超市和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将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简办婚丧事宜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制度,对积极参与相关工作的家庭每次发放20~200积分。近两年,潜山市32家文明超市,完成兑换积分奖品达60万余元,极大调动了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