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急切的心情,盼望雨水的降临。菜地虽一片绿色,但比较单调,可吃的只有青菜、菠菜、芫荽、大蒜、紫菜薹。入冬以来少雨,青菜薹也不如往年发旺。往年此时,菜薹如同雨后春笋,一天冒出一层,粗壮肥硕,嫩得似用透明的薄膜包着一管管绿色的汁液。
也因少雨,韭菜、人参菜尚未发芽,不要说感受“夜雨剪春韭”的诗意,就是孩子想吃韭菜煎饼都难。不得已从菜场买了半斤韭菜,放冰箱存着,前几天抽出几根洗净、切碎,摊鸡蛋煎饼给孩子当早餐吃。结果怎么着,吃过就吐,下午又吐,急得连夜到医院挂水。春节期间,她看过电影《哪吒2》,回到家里是闹翻天,这回硬是一天没言语。
昨天,孩子背“春雨惊春清谷天”,让我讲解节气大意。我突然想到,“雨水”的“雨”或许应该念第四声,释为“下雨”,是个动词,是隐含着冲动的激情、充沛的气势。
今天早上,我和妻子铲了几棵青菜送给朋友。青菜如花,每棵都有团扇大,叶片也多,只是有些发黄。黄叶掰尽,只剩菜心了。后来把韭菜地的杂草薅掉,把遮挡韭菜根的紫菜薹铲掉,韭菜根周围的土松松,在韭菜根上盖一层羊粪。用铲子拨开前几天播种的油麦菜、马铃薯,都还没有发芽,可能都在等待一场雨吧。
不知不觉,原本灰蒙蒙的雾,变成细细的雨珠,落在菜叶上,把它们洗得亮亮的。雨并不大,也只打湿我的头发,但毕竟应了“雨水”的景,令我欣喜。雨水雨水,就该下点水啊。母亲曾经说过:“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大春”指春播作物,“小春”指上年秋季播种、来年春夏收获的作物。无论是“大春”的播种发芽,还是“小春”的返青拔节,都需要雨。
“春雨贵如油”的“油”,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中的“好雨”。在我看来,“油”“好雨”是对雨的最高评价。这样的雨,不仅是“好”,而且是“美”。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都是很美的意象。韩愈此诗是写给吾乡张籍的,约久病的张籍出城看景,这种友谊也像春雨一样美丽。
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这一时节,水獭开始捕鱼,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抽出嫩芽。这种描述,对于生活在长江下游北岸的我来说,变成旅行的诱惑。我没有见过水獭捕鱼,甚至没有见过水獭;家乡倒有成群的天鹅飞来过冬,此时已经北去;能看见的只有“草木萌动”:柳枝黄软,春梅渐放,菜地南边大片麦地,麦苗拔节,时有麦浪起伏。
菜地里,麦地里,有一种小鸟,蹦蹦跳跳,亦或自在飞行,数量不少,远看像大地上的标点符号。它们全身都是黑的,体型似鹌鹑大小,不怎么怕人。我走到它们跟前拍照,它们居然歪着头看我,变换着姿式。朋友看过图片,说叫乌鸫。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