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人寿安庆营业部以案说险——反电信欺诈宣传
来源: 责任编辑:崔玲玲 分享到 2025-03-11 09:37:00

一、案例背景

退休老人Z女士在2024年11月接到一通自称“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以“保单升级”为由,诱导Z女士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支付“手续费”。Z女士信以为真,转账5万元后发现被骗,随后向保险公司和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件经过

1.  诈骗电话:Z女士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她的保单信息,并声称她的保单需要升级,否则将失效。

2.  诱导转账:对方以“手续费”为由,要求Z女士通过手机银行转账5万元至指定账户,并承诺转账后保单将自动升级。

3.  发现被骗:转账后,Z女士发现保单状态并未改变,且无法联系到所谓的“客服”,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4. 报案维权:Z女士立即向保险公司和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资金已被转移,追回难度较大。

三、案例分析

1. 信息泄露风险:Z女士的保单信息被诈骗分子精准掌握,说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依然严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2. 电信诈骗手段升级:诈骗分子利用“保单升级”等专业术语,伪装成保险公司客服,增加了诈骗的迷惑性。

3.  老年人群体易受骗:老年人对新兴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四、消费者提示

1. 核实来电身份:接到自称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信陌生来电。

2. 警惕转账要求:保险公司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客户转账或支付手续费。如遇此类要求,应立即挂断电话并报警。

3.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保单、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避免在不明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

4. 加强反诈意识:学习反诈知识,了解常见诈骗手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行业呼吁

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险公司应加强客户信息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同时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2. 优化客户服务:通过官方渠道向客户发送保单状态提醒,避免客户因信息不对称而上当受骗。

3. 开展反诈宣传: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契机,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六、结语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通过2024年底的这起案例,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同时希望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守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5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消费环境,远离电信诈骗!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