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AI叫应平台”创新、休宁县“4•14”强降雨联动、绩溪县山体滑坡避险……3月19日,在第65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由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学会、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世界气象日安徽主场纪念活动在寿县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旨在主动应对气象灾害影响挑战,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全球治理的全民早期预警工作。据悉,安徽省气象预警工作自2005年启动以来,实现多部门联动、多渠道精准推送,累计发布预警9.8万条,覆盖超1.58亿人次。
“近年来,安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创新实践,2024年省政府颁行了全国首部灾害性天气应对规章—《安徽省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定》,省防灾减灾救灾委、省防指先后出台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系列工作机制,气象、应急、文旅、住建等部门合力应对气象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全面纳入‘全灾种、大应急’框架体系和应急管理全链条。”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介绍说,目前,安徽暴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9%,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54分钟,预警信息直达全省18.3万名灾害防御责任人。2024年,安徽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较五年前下降37%。
活动现场,2025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江淮行活动启动并为千乡万村气象科普江淮行淮南站授旗。据了解,该活动将深入安徽省江淮地区广大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农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气象保障。(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文 杨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