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3月24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截至2025年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42%,居全国前列。
一周内16个市工作机制全部建立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10月以来,我省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等部门,协同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截至目前,全省走访小微企业681.2万户,向银行机构推荐小微企业30.9万户,累计授信4035.2亿元,累计放款2993.4亿元,其中信用贷款1040.4亿元,无还本续贷529亿元。
据介绍,我省建立上下协同机制,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印发通知,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任召集人的省级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一周时间内16个市工作机制及104个县(区)、126个开发区工作专班全部建立。省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制定操作手册和配套制度,为基层政府高效走访、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小微企业便利获贷提供可靠保障。
“走访清单”覆盖全省710万小微经营主体
“千企万户大走访”,怎样找出有需求有困难的经营主体?相关部门全面梳理走访清单,统筹政策直达覆盖全部小微企业和为基层减负,在国家要求的“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基础上,根据市场监管、统计、税务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除其中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与重复数据,汇总梳理形成覆盖全省710万小微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名录的“走访清单”。
融资有需求,银行可能会主动找上门。据介绍,我省在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新增清单动态管理、企业信息报送、首贷服务专区等功能,同步启用PC、手机服务端口,省、市分层分批下发“走访清单”,县(区)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在线填报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申报清单”,按程序审核形成“推荐清单”,实现“走访、申报、推荐”三清单全流程线上管理流转。银行机构收到“推荐清单”后主动与清单内企业开展对接,指导企业在平台登记注册并提出贷款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审核授信,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政府补偿贴息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制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清单,针对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和要素保障。按月开展实地督导,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帮助近300户小微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40多项。
同时,我省加大补偿贴息力度,优化风险补偿机制,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张云在发布会上举例,合肥市设立“政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50%的利息补贴和1%的担保费补贴,支持1.5万户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3.5万笔、金额1188亿元,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
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77%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5年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42%,居全国前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连续39个月超过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比重达60%。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产品服务。我们召开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认真听取民营小微企业家意见建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施其武在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倒贷”问题,我省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全省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3090亿元,同比增长29%。针对“短贷长用”问题,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同比增长20%,占全部流动资金贷款比重达41%。针对“融资难”问题,大力推动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的拓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0%,占比升至20.5%,前两个月新增首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9万户。针对“融资贵”问题,我省还开展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张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