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凤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将再添新打卡点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4-14 10:51:39

再过不久,游客到安徽省凤阳县游玩,将再添一处新打卡点——凤阳明中都开国功臣庙。4月12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跟随“春游江淮请您来”采访团来到凤阳县,提前探秘即将对外开放的明中都开国功臣庙。

明中都是明初朱元璋称帝后在家乡凤阳悉心营建的都城,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下诏建设,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罢建,罢建时已“功将完成”,城垣、水系、宫殿、坛庙、市政、军事设施大多建设完成或在建设之中,城市轮廓基本形成。虽然明中都因历史变迁等因素未能完全建成,却代表了明初都城规划的最高水准,被考古界赞为“中国古代都城的蓝本”,其“三重城垣”“中轴线对称”等规划理念,对南京、北京的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介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明中都宫城在明代称作“皇城”,设立文保单位时定名为“明中都皇故城”)在1961年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与明皇陵石刻一起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得立项。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我省首个获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3月,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估计不少人都知道北京中轴线前不久申遗成功,但在凤阳明中都,也有一条凝结中国人思想和智慧的中轴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中都有主副两条中轴线。“在国内现存的古都中,只有凤阳明中都有一主一副两条轴线,建筑格局独一无二。主轴线与副轴线垂直交叉成十字形,两侧建筑东西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据凤阳县文旅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明中都在规划布局上有开创性特色,采用南北主中轴线、东西副轴线布局,为明初以前历朝所首创。

其中,明中都南北主中轴线自南而北由洪武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外金水桥、午门、内金水桥、奉天门、大殿、后宫、玄武门、苑囿、凤凰山主峰、北安门、玄武街、中都城正北门(因罢建中都未建)组成;中都中轴线全长6170米,纵贯全城。明中都在中轴线大明门前开辟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都城大道,命名为“云霁街”,全长3000米。云霁街上布局着6座建筑群,自东而西分别是:鼓楼、中都国子学、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钟楼。

“当今的凤阳县城也是在当年凤阳府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凤阳的城市格局深受明中都规划的影响,城市发展也以中都城的规划为基础,城市格局为方正布局。近年来,凤阳县依托大明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明中都历史文化遗存,逐步推进复原展示与活化利用,重新恢复洪武大道、云霁街主副中轴线主要附属建筑,再现了“两楼三门三庙”中国最美都城中轴线。备受关注的明中都开国功臣庙也已复建完毕,即将开门迎客。

据介绍,明中都开国功臣庙与明中都皇故城是同期规划的,是朱元璋为追念开国功臣、彰显“创业艰难”而敕建的皇家庙宇。该景区通过引入大量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重温明朝建立的恢弘历史。“我们希望通过‘文物+文旅’融合,让沉睡的遗址‘活’起来。”凤阳文旅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中都始终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保护与开发。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凤阳县还依托遗址资源,打造“明中都-明皇陵-狼巷迷谷”文旅线路,推动“遗址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深度融合。遗址周边的官塘镇、总铺镇等地,兴起了一批以“明代文化”为主题的民宿、农家乐,村民们通过经营特色餐饮、手工艺品,共享文旅发展红利。未来,凤阳县还计划推出“明中都夜游”“都城文化节”等项目,让古老的遗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