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入选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4-24 15:32:02

4月24日上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获专家高度评价。至此,安徽已有10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年度评选产生,1990年启动首次评选以来,被认为是中国考古文博界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评选。202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18个“考古中国”在研项目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中国考古重要发现不断。因此,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竞争格外激烈。

武王墩一号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大型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史料、出土文字材料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该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

在当天举行的终评会上,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现受到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夏商周考古专家雷兴山在点评中用“江淮遗珍,楚风绝唱”来形容武王墩一号墓。“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为研究楚文化政治格局、礼制变迁与艺术成就树立了里程碑式的考古标杆。不仅改写了楚文化研究的时空框架,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江淮流域的璀璨实证。”

雷兴山表示,武王墩墓是战国楚系墓葬中“独立陵园制”的典范,陵园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车马坑长达148米,陪葬墓、祭祀坑星罗棋布,展现了楚国工匠卓越的工程智慧。武王墩一号墓的“亞”字形九室多重棺椁为国内首见,椁木墨书数千字,内容涵盖方位、分室、木材性质与编号,是迄今等级最高、信息最系统的先秦墨书文献,为破解楚国职官制度与营造流程提供了“活字典”。墓中出土文物逾万件,礼器组合完整震撼。

武王墩一号墓西室280件木俑阵列,仪仗与乐舞分工清晰,体现出楚国从“人殉”向“俑殉”的文明跃迁。“这一‘明器化’丧葬系统的成熟,为后世兵马俑制度提供了直接渊源。” 成语“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雷兴山表示:“以后我们再说起这句话,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了。”

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安徽省固镇县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0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年2月,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还入选了被称作“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安徽考古首次在该项评选中获此殊荣。

新闻附件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徽入选项目

1.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1992年)

2. 安徽蒙城县毕集村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94年)

3. 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1998年)

4. 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1999年)

5. 安徽六安双墩墓地(2006年)

6.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2008年)

7. 安徽省固镇县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2009年)

8.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2021年)

9.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2023年)

10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2024年)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