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已晋升至全国第五。
“去年,安徽省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首次排至全国第五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介绍,现场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市、区)多项评价中均排名前列。
2024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产业结构呈现基础层(20.3%)、技术层(31.0%)、应用层(48.7%)的三级分布格局,其中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2024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梯队中,浙江凭借人工智能产业实力提升首次跻身引领者梯队,并超越广东、上海、北京位居区域潜力第一;江苏依托南京、苏州等地集聚大批产业资源;安徽发力智算建设和重点技术攻关;山东强化大模型产业与各领域交叉融合。此外,湖北、四川、福建凭借产业基础和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区域特色人工智能产业优势。
其中,安徽发力智算建设和技术攻关,凭借智能算力跃升与场景应用创新首次位居第五位。
2024年,安徽发布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载体方面,安徽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政源,拥有中国科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拥有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蚌埠“中国传感谷”等产业集群,以及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国阳在4月26日下午的“人工智能+”场景对接活动中介绍,我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早在2018年就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规划,2021年将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高位推进。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全国较早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系统推进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大应用。2024年,围绕国家部署“人工智能+”行动,印发实施《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目前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和关联企业分别为783家和1.2万家,安徽已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布局和重大平台最为集聚的省市之一。2023年以来,安徽率先启动了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围绕“人工智能+”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300多项,带动全省研发推出行业大模型70多个。
省科技厅会同合肥市共同谋划建设的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目前已吸引行业大模型相关企业落户14家,全省已建成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区5个,正在因地制宜围绕各自领域和垂域场景,逐步形成关键技术研发集聚地和人才活跃生态社区。
目前,安徽人工智能在算力、数据等基础设施和基金、人才等方面已有一定优势,全省智能算力超过2.4万P,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省数据交易所先后上线人工智能专区,人工智能母子基金投资金额超过37亿元,全省121所高校直接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的本科专业点超过240个,在校本硕博人数超过5.3万人。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郜征 杨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