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记者从安庆市2025年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庆市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纲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21年、2023年,安庆市、岳西县知识产权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2022年、2023年,安庆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年获省局通报表扬。
安庆市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将“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写入全市“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积极申请设立安庆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我市“十四五”期间重点扶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护航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为稳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该市深入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和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发明专利、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可持续的长效培育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 1050件,商标注册量 11491件。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6件,均居全省第2;拥有驰名商标41件,居全省第3;有效商标注册量100535件,有效发明专利量748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146件,较之“十三五”末期分别增长了41880件、4118件和1452件,同比增幅分别达71.4%、122.3%和215.71%。全市荣获中国专利奖1件,安徽省专利奖55件,专利价值显著提高。
为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该市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常态化开展“入园惠企”活动,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十四五”期间助力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80亿元,知识产权纾困助企成效明显。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出专利保险、“商标易贷”等金融产品。深入实施专利转移转化专项行动,获得国家专项资金420万元,全市高校专利建档盘点率达到 100%。大力推进专利导航项目建设,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专利导航项目获评国家专利导航优秀成果,建成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三家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提升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岳西翠兰”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怀宁蓝莓”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黄湖大闸蟹”等4件地标产品在中部四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中荣获2银2优秀。
该市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先后联合版权、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海关等部门共同出台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公证、调解、仲裁、进出口领域等实施方案9份;实现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全覆盖,并在特色园区、大型企业等设立维权援助工作站5家,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庆工作站,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格局逐渐完善。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查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612 件,移送公安机关 45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6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819件。2024年,桐城市获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安庆市4件老字号商标列入安徽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5件案例入选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1件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优秀案卷。
为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效能。该市开通设立了商标、专利两个“国字号”政务服务窗口,培育建成各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13家、网点19家、站点7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呈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园区五级立体化发展格局。
该市还立足安庆市地理区位,全面加强与邻省邻市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积极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与湖北省等地签署《四省九市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合作协议》,与黄山等地签署《大黄山地理标志行政保护一体化协作协议》,与中国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庆分行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宽领域、全方位、可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政产学研服”深入融合、推动知识产权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汇聚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安庆市正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和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保护服务站点等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和快速处理机制。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庆“走出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乔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