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8个超导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发布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4-28 14:35:02

4月27日下午,作为第三届科交会“十大” 专项对接活动之一,以“超导浪潮 驱动未来”为主题的超导材料供需对接会在安徽创新馆召开。现场发布了8个超导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成果体现了我国在超导领域的科技实力,实现了我国在超导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等12家单位现场签约,总金额超13亿元。

安徽超导技术屡破世界纪录

超导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通过突破材料极限与物理机制,在能源、医疗、交通、信息等领域展现出革命性应用潜力,成为现代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安徽深耕超导技术多年,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已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省科技厅副厅长姚群在致辞中介绍说,我省建成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25年成功突破“亿度千秒”大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大陈仙辉院士团队在铁基超导研究中率先发现临界温度突破40K的新型材料,创造了铁基超导体系的世界纪录;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

发布8个超导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发布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系统超导储能系统(SMES)、高温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MW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等8个超导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其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科技部支持下,与俄罗斯联合原子核研究所联合开展大科学装置超导储能系统研究,首创高温超导复合化MJ级储能技术,攻克极端场景下能量补偿与电网波动问题,填补了国际高能级超导储能技术空白,成果成功应用于俄罗斯NICA重离子加速器项目。

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自研GM-JT复合制冷技术,解决4K温区大冷量、高能效协同调控难题,实现9W@4.2K极限制冷能力,突破国际上Oxford Instruments等在深低温制冷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为高速超导磁浮列车、量子芯片、核聚变磁约束等战略工程提供自主可控的“超低温引擎”。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大学自研低频大功率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攻克空间自由度适配难题,实现KHz频段下效率提升109%、功率提升214%,突破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无线充电能效困局,为我国在深海无人装备无线供能等尖端场景提供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技术支撑。

同时,活动发布了超导带材临界性能提升与材料改性技术、高温超导磁体高可靠性失超保护技术、空间轻量化高制冷功率低温技术等6个技术需求,这些技术难点已成为制约我国聚变、交通、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亟需集中汇聚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协同攻关。

13亿元项目签约

项目签约环节,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与合肥壹代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合肥国际应用超导中心和清华大学、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与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现场签约“合肥市高温超导技术产业化”“铋系(BSCCO)超导带材研发生产”“高场高温超导核磁共振磁体系统研发”“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磁体支撑系统研发”等6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超13亿元。

其中, 合肥市高温超导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200公里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能力。项目将引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高温超导带材多层缓冲层制备、超导层沉积工艺、连续化制造装备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超导设备、真空冷却系统、绝缘材料等关键配套产业在合肥高新区集聚,逐步构建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辐射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医疗磁共振等超导应用领域发展。

 铋系(BSCCO)超导带材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1亿元,强化国际先进技术资源的本地转化能力,计划于2025年末完成首条示范线试运行,2027年全面达产形成年产1000公里级全链条产能。投产后将驱动高纯材料制备、精密加工技术、低温装备研发及检测体系升级,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突 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为智能电网示范工程、聚变实验堆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期待高速磁浮交通在安徽落地生根

在主题报告环节,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叁叁、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蔡传兵和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宗曦华分别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究进展》《强电强磁用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电缆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展望》为题展开深度分享。专家们认为,超导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多场景推广应用,将为安徽高端装备制造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中,丁叁叁在主题报告中表示,磁悬浮列车是超导材料的一项重要应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填补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构筑全球领先的陆域快速通达新体系。

“这项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战略性技术,已构建起全系统国产化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试验、制造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速磁浮全套工程技术的国家,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树立新标杆,目前高速磁悬浮列车已在上海市投入使用。”丁叁叁说。

“作为创新型省份,安徽充满希望。现在全国最重要的超导研究中心就在安徽,有这么多的企业、产业园区和政策扶持,这都是超导在安徽发展的独特优势。所以我特别期待,高速磁浮交通有一天能够在安徽开花结果、落地生根。”丁叁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武鹏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