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立法保护传统村落 “五一”正式实施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5-04-28 16:13:14

记者从4月28日召开的《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连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目前,安庆市有传统村落 60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 23个,省级传统村落37个。为了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价值,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024年2月安庆启动了《条例》立法工作。2024年12月20日,《条例》经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条例》共五章二十九条,重点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管理机制,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二、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包括村落传统格局、整体风貌、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不得改变体现传统建筑核心价值的布局、外观、结构和构件;三、发展利用传统村落资源,鼓励村民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可以采用功能置换、兼容使用、经营权转让、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保证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的充分参与,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四、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对保护不力造成村落文化遗产严重损害,导致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受到严重影响的,限期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安庆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潘江胜介绍,《条例》立足安庆市实际,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安庆特色。一是体现安庆特色的“戏剧文化”“弹腔文化”“陶器文化”“诗词文化”等,鼓励村民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合理利用。鼓励使用传统工艺、传统技术和传统材料,有助于保持和展示安庆地方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通过立法形式保护地域文化和特色。二是明确将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纳入村庄规划,在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中首次实现“多规合一”。《条例》还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风貌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对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规定,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潘江胜说,为留住有记忆的乡愁,《条例》在推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注重保持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给予原住民更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条例》着眼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利用关系,在《条例》第十一条中,规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内容,突出保护利用措施、人居环境改善措施、文化传承发展引导、关联产业发展引导等;其次,推动以有效利用促进更好地保护。一是鼓励通过开办村史馆、博物馆、公共文化空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统工艺作坊等方式,依法合理利用传统建筑;二是鼓励、支持挖掘、整理、阐释和合理利用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三是鼓励、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明确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传统村落纳入旅游品牌战略,开展保护性旅游开发,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传统村落与当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乔剑 通讯员  石晓红)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