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4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期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意见》共33条举措,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推动百亿规模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
2021年以来,全省上下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安徽投资、人才到安徽创业、资金到安徽集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招引项目连续3年突破1万个,拉高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近3年全省落户的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每年都在50个以上,实现项目数量、质量、能级“三跃升”,带动制造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重从2021年的27.2%提升至2024年的33.7%。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创新手法、步法、打法,理顺工作机制、凝聚推进合力。”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介绍,《意见》共33项措施。坚持聚焦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主要是“两个一批”:打造一批承载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实施一批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行动。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不少于5个国家级先导区,推动百亿规模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
聚焦招商新政下一些地方“不敢招、不会招”的问题,《意见》提出精准化、市场化、专业化招商的新思路。刘文峰介绍,主要是“三个更加”: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资本力量,更加注重市场逻辑。我省将新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赋能各市开展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团队投资和招引;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定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相关母子基金存续期。梳理潜在并购标的企业清单,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谋划落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推动从“给政策”向“给场景”“给机会”转变。
优化升级省市协同的新架构,《意见》围绕更好发挥省级统筹协调作用,配套优化调整了“1+11+1”全新工作协调机制。省统筹协调机制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11个产业推进组分别由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
优化升级赋能减负的新机制,《意见》注重以强化省级赋能、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基层负担为导向,配套完善了工作推进体系。在赋能方面,明确要求省级产业推进组穿透式与市县招商(投促)一线联动,积极向市县推送招引线索,配合市县开展各类招商活动,组织供需对接、银企对接,建立并动态更新惠企政策工具箱。在减负方面,坚持“只帮忙、不添乱”,建立涉企问题常态化推送、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在行业监管工作中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