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将对恶意举报、职业索赔等行为重拳出击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5-08 16:41:48

5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采取措施,遏制恶意举报、职业索赔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我省也将严厉打击有偿进行企业信用修复违法行为。

打击恶意举报、职业索赔行为

滥用举报权进行职业索赔行为,不仅干扰企业正常经营,也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此,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处置流程上,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内的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典型特征,坚持分类处理。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共享恶意投诉举报信息,便于区别审慎处理。落实《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对于食品标识标注、广告、主体登记等领域的轻微违法,经营主体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免罚或轻罚。另外,出台规制文件,指导合肥、亳州、淮南、淮北、宿州、滁州等6个市局联合司法、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出台依法规制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政策文件。

据悉,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接收疑似恶意投诉举报9.13万件,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遏制恶意举报、职业索赔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制度机制上,积极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恶意举报、职业索赔行为的认定标准、处理程序和法律责任,为监管执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适时制定出台依法处置市场监管领域恶意投诉举报行为等制度文件,形成规制恶意投诉举报行为的制度合力。

其次,建立异常名录,探索建立全省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归集系统,推动异常名录全省系统共建共享。发挥长三角投诉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建立长三角投诉举报异常名录信息交互和共享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对恶意举报、职业索赔行为的识别能力和依法处置能力。定期组织案例研讨,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另外,深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与司法、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对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恶意举报、职业索赔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置。

打击有偿进行企业信用修复违法行为

我省还将严厉打击有偿进行企业信用修复违法行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制度和措施,提升企业信用修复效能。我省于2024年5月印发了《安徽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实施失信行为认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信用合规提示书“三书同达”制度,帮助引导企业及时完成信用修复。但是,修复规则不统一、部门之间协同不到位、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信息不同步等问题仍然存在。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做好信用修复工作,重点从统一规范、强化协同、加强监管三个方面落实好相关要求。

在统一规范方面,统筹建立行政处罚、异常经营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用信息修复指引,推动企业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统一申请信用修复,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受理反馈,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实现信用修复集成办、高效办。

在强化协同方面,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我省已实现“信用安徽”网站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修复结果互认、实时共享。下一步,持续推动司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等信用修复协同,实现企业一次修复、多系统自动共享。

据了解,在信用修复上,存在一些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存在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时、要求有偿修复等问题,还有一些不法分子谎称能够“提前修复”而借机敛财。对此,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信用修复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会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强化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全流程监管,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有偿删除、公示虚假信息等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修复环境。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