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人形机器人本月“上新”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5-11 10:50:31

“五一”前夕,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办。现场,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次方)带来的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日前,零次方机器人对外发布消息,5月将推出一系列可量产交付的具身智能产品。

“基于多年技术沉淀,团队具备本体硬件与AI算法软件的全栈自研能力。产品已经迭代了十多个版本,目前主要面向教育领域,应用于教学和研究。”零次方市场总监张奇介绍,今年1月,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中国视界的零次方完成了数千万元的融资,目前,公司订单金额近5000万元。

零次方机器人创始团队,由清华AI&Robot机器人实验室的硕博士与资深产业化运营背景的行业专家组成。“实事求是讲,机器人产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东西,每天都是‘你追我赶’。”张奇认为,面对“日新日进”的发展态势,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机器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和师资力量都有待完善。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海量的应用场景有待开发。“比如高校端,我们‘因校制宜’提供机器人本体、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力量配套等。产业端,我们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哈工大和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协作集智攻关,并计划采集更多面向跨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合力推动技术爆发点加速到来。”张奇介绍,“依托包河区日渐完善的产业氛围和配套,未来我们希望在教育、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分步探索,用3~5年实现十亿元产值,用5~10年达到百亿元产值,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真正做到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日前,零次方对外发布消息,5月将推出一系列可量产交付的具身智能产品,包括32+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轮臂机器人、专项场景操作大模型、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等。

近两年,合肥市包河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2025年,该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开工建设。在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包河区6个智能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16.6亿元。目前,该区已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超50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郜征 通讯员 王嫣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