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在合肥举办。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馆长孙良凤从遗址保护利用、交流借鉴等方面分享了凌家滩从安徽走向国际的实践经历与感悟。
凌家滩遗址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年代距今约5800—5200年,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创造了以祭坛、玉石器等为代表的璀璨文化。
“遗址保护坚持常态管理,成立了凌家滩遗址管理处,组织近1100户居民搬迁,完成了遗址围栏、环境整治、本体提升等文保工程。”孙良凤介绍,安徽还出台了首个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以立法机制保护文化瑰宝。
设立“凌家滩考古工作站”,成立凌家滩文化研究院,联合北大、吉大、中国科大等高校开展考古研究合作……马鞍山加快推进考古发掘,加强研究阐释,深挖大遗址价值,提升凌家滩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5月16日,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试开馆,馆内约1100件文物呈现了40年来的考古成果,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凌家滩文化的魅力。
“凌家滩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桥梁,连接古今中外。”孙良凤说,凌家滩文化已在20多个城市进行巡展,尤其是2024年12月,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引发了文化热潮。不久前,凌家滩文化IP也亮相香港国际授权展,文化品牌走向国际。
孙良凤表示,凌家滩考古发现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而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里程碑。
作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