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江淮行】淮北:关注养老助餐 守护老人“一顿热乎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6-12 14:27:18

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关乎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淮北市政协委员李红一直密切关注养老助餐领域的动态,“老年助餐点的‘一顿热乎饭’,不但要让老人们吃饱吃好,还要让老人们吃出‘幸福的味道’。”6月10日,2025年“政协江淮行”采访团来到了淮北市利民社区老年食堂,发现正在就餐的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近年来,我省不少城市推出了“老年助餐”“助老食堂”等服务,解决了很多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独居、留守、失能等老年人出门难、买菜难、吃饭难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有些老人会抱怨“餐品标准不统一”“餐品不太适合老人口味”“餐品质量良莠不齐”……“大概是在2022年,一些在老年食堂就餐的老人们向我反映,老年助餐点的餐食存在品种不够丰富、口味欠佳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李红告诉记者,最早发现这个问题,是她与父亲偶然的闲聊。

“老年助餐不仅是让老年人吃饱,更要吃好,吃得健康、舒心。”李红深知老年助餐的重要性,立即展开深入调研,“除了多次带队到街道社区、老年助餐点等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我们政协委员们还会在饭点到各个助餐点进行暗访。”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和老人们的交流,以及和助餐点工作人员的沟通,李红发现了三个问题。其一是助餐点的就餐条件需要继续改善,餐品需要有标准。“比如,一个馒头,不能今天大、明天小;助餐点如何保障大客流时的就餐秩序等等”。其二是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补助、运营补助,以及老年人就餐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相当长时间内由经营者垫付,对经营者的资金周转有较大影响。其三是老年助餐主打“微利惠民”,经营者一定程度上获利较低,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对此,李红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设资金补助、运营补助和老年人就餐补贴政策,保障各类补助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各类补助标准逐年增长机制,保障就餐条件和餐品质量逐步提高。“建议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对老年食堂(助餐点)的常态化监管。建立健全老年食堂(助餐点)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改善就餐环境和就餐条件。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指导助餐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开放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她还建议,积极探索“餐饮企业+老年食堂(助餐点)”“养老服务机构老年食堂(助餐点)”“物业企业+老年食堂(助餐点)”“家政服务企业+老年食堂(助餐点)”等多种形式的助餐服务模式。“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力量,协助完成配餐、送餐等服务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志愿服务’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逐步推进老年食堂(助餐点)定点就餐与个性化订餐相结合,探索电话订餐、半成品预定服务新模式,满足服务对象多层次的就餐需求。”

除了关注养老助餐,李红还通过“委员信箱”、热线电话等方式积极和群众对接,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精选课题深入调研,认真撰写、及时提交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和政协提案。在得知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瓦房村居民生活用水困难(以地下井水为主、水质较差)后,她走访了当地数十个村子,调研了4个月,撰写提案,呼吁推进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最终,包括相山区瓦房村在内的多个乡村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据悉,李红每年提交调研报告、社情民意、提案20余篇,年年都有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李红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建言献策。(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