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的信任、培养和关怀,请在实践中考验我!”6月11日,马鞍山边检站一名团员民警转为预备党员。截至目前,该站民警中党员占比达100%。作为一支35岁以下民警占据主体的年轻队伍,近年来,马鞍山边检站将青年民警队伍建设作为长期工程常抓不懈,抓好思政教育+岗位建功+严管厚爱“三维矩阵”建设,赋能青年民警成长成才。
思政教育为青春“筑梦引航”
新时代,青年民警如何从日常学习教育中感受初心的力量?红色资源,正是最珍贵的素材。该站以“青年大学习”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驻地和周边党团教育资源,布点架线、连线构面,为青年民警打造加强理论修养和提升能力素质的“实境课堂”,针对性设置现场提问和主题讨论等环节,督促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该站注重建强思政骨干队伍,常态化开展“实境课堂”“国门思政课”“警地微宣讲”等青年民警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出了一批具有马鞍山边检特色的“自选动作”,“国门思政课”正是该站积极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一大实践。在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辅导讲的基础上,该站针对青年主体的认知特点,改变以往“你说我听”的传统教育模式,结合党内教育和主题党日、团日等契机,组织民警上讲台、站“C位”,分享成长故事、畅谈感想感悟,让思政教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实现了人人参与、互动分享。
岗位建功绘就“亮丽警色”
思想上受教育,行动如何跟上?马鞍山边检站突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引导青年民警到一线经风雨、见世面。
“阿拉山口的风,说起便起,狂暴如兽,卷起漫天黄沙,仿佛大自然最原始的呼唤。”这是该站边检处副处长江新宇朋友圈的一段话。去年夏天,江新宇主动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和安徽边检总站号召,赴疆挂职锻炼。
阿拉山口气候恶劣、环境艰苦,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重要边贸通道。在这里,江新宇主要与同事们轮流承担公路、铁路、旅检三个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时常7×24小时昼夜颠倒”“风大时腰都直不起来,碎石子刮到脸上火辣辣的疼”“爬上钻下,连续检查五六十节3米多高的列车车厢”......“党员就应该能扛事、敢担当”,江新宇说,这只是他援疆以来工作的缩影,却是身边同事们的日常,是属于移民管理警察的神圣使命。
该站立足青年民警成长规律特点,大力拓展干事创业平台,个性化搭建职业发展模型,分类实施全员能力“提升”、专业骨干“铸匠”、领军人才“头雁”培育工程,近年来,“智守国门业务研究工作室”等优秀团队陆续涌现,多名青年民警入选国家移民管理局、安徽边检总站人才库,去年以来,2名青年民警取得法律职业资格,1名青年民警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第三届科技竞赛荣获个人一等奖。
严管厚爱育好“国门新苗”
及时“修枝剪叶”,方能茁壮成长。马鞍山边检站将从严管党治警贯穿青年民警队伍建设全过程,加强教育管理和关心帮扶,把好成长“方向盘”、系好管理“安全带”。
“作为青年民警占据主体的队伍,我们历来注重发挥支部在青年民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该站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侯立武表示。2022年以来,该支部坚持结合召开党员大会、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等契机,每季度组织所属民警从“德能勤绩廉”五个角度60余项指标开展“体检”,针对得分偏低人员及时通过“一对一”帮教等形式予以组织干预,通过教育检视、体检诊断和整改提升“三步走”帮助所属人员探寻“初心”、找准“病症”、强化“衷心”。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提出来。”该站依托“青言轻语”等载体,听心声,解困惑,把组织的温暖及时传递到青年民警心中。党、团组织运用“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做实做细谈心谈话、家访两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座谈调研,动态更新民警思想档案,切实掌握所属人员思想动态。同时,积极响应民警期盼,大力推动“办实事”“微心愿”等惠警项目落实落地,广泛争取地方工青团妇等群团组织支持,搭建婚恋交友等平台,为青年民警解决后顾之忧。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近年来,该站青年民警在履行出入境边防检查职能、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各项工作中,彰显了硬核担当、展示了青春风采,多个集体、个人先后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安徽省青年文明号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及个人二等功等殊荣,青年民警队伍建设激起一池春水。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通讯员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