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下近3000年,体大思精,文采斐然。从求学期间开始,我就经常阅读《史记》。
我与《史记》的相识、相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讲解《史记》选文时,多次引用鲁迅对其评价,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听了怦然心动,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遗憾的是,《史记》通篇文言文,加上我历史知识匮乏,大部分内容读不懂,最终只蜻蜓点水式翻阅几篇必读章节。但记住了那段非常励志的文字:“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后来,韩愈把上面的一段文字概括为大家熟知的“不平则鸣”。当然,这个“不平”,不仅指遭受不公正待遇,也指个人面临的巨大困境。司马迁由于为好友李陵的仗义执言,换来极大羞辱的腐刑。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强大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当时,我面临高考的压力,内心焦虑,不知向谁诉说,我就背诵司马迁那段话激励自己,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遭受了许多挫折,我的困难和他们相比,算什么,一定能闯过去的。
司马迁的性格一直吸引着我,导致了我与《史记》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对其人其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年,我们去西安旅游,我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离开大部队,去司马迁故乡韩城拜谒史圣之墓。他的墓为蒙古包形状。在元代以前,司马迁的墓都为石砌汉冢,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后,便敕命建一座蒙古包形状的砖砌墓冢。蒙古族为什么如此尊崇司马迁?《史记》专门有《匈奴列传》,对匈奴族的发展渊源、历史功绩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记载。除了匈奴,司马迁还记载了南越、东越、西南夷少数民族的情况。司马迁继承了中国史家的优良传统,“在华则华,在夷则夷,”各个民族不分大小和居住区域,都是炎黄子孙。他的《史记》为我国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我参加朋友读书会,有机会系统学习《史记·楚世家》,了解楚国八百年兴衰得失。尽管这些都是遥远的往事,但历史是面镜子,许多人和事,对如今的生活仍有参考意义。读史可以明智,相信《史记》会给我更多的人生启迪。有了《史记》的滋养,我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宁静、丰盈。
(蔡亚春)
【橙美文】《史记》读罢每奋起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5-06-30 08:24:0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下近3000年,体大思精,文采斐然。从求学期间开始,我就经常阅读《史记》。
我与《史记》的相识、相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讲解《史记》选文时,多次引用鲁迅对其评价,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听了怦然心动,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遗憾的是,《史记》通篇文言文,加上我历史知识匮乏,大部分内容读不懂,最终只蜻蜓点水式翻阅几篇必读章节。但记住了那段非常励志的文字:“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后来,韩愈把上面的一段文字概括为大家熟知的“不平则鸣”。当然,这个“不平”,不仅指遭受不公正待遇,也指个人面临的巨大困境。司马迁由于为好友李陵的仗义执言,换来极大羞辱的腐刑。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强大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当时,我面临高考的压力,内心焦虑,不知向谁诉说,我就背诵司马迁那段话激励自己,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遭受了许多挫折,我的困难和他们相比,算什么,一定能闯过去的。
司马迁的性格一直吸引着我,导致了我与《史记》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对其人其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年,我们去西安旅游,我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离开大部队,去司马迁故乡韩城拜谒史圣之墓。他的墓为蒙古包形状。在元代以前,司马迁的墓都为石砌汉冢,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后,便敕命建一座蒙古包形状的砖砌墓冢。蒙古族为什么如此尊崇司马迁?《史记》专门有《匈奴列传》,对匈奴族的发展渊源、历史功绩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记载。除了匈奴,司马迁还记载了南越、东越、西南夷少数民族的情况。司马迁继承了中国史家的优良传统,“在华则华,在夷则夷,”各个民族不分大小和居住区域,都是炎黄子孙。他的《史记》为我国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我参加朋友读书会,有机会系统学习《史记·楚世家》,了解楚国八百年兴衰得失。尽管这些都是遥远的往事,但历史是面镜子,许多人和事,对如今的生活仍有参考意义。读史可以明智,相信《史记》会给我更多的人生启迪。有了《史记》的滋养,我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宁静、丰盈。
(蔡亚春)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下近3000年,体大思精,文采斐然。从求学期间开始,我就经常阅读《史记》。我与《史记》的相识、相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讲解《史记》选文时,多次引用鲁迅对其评价,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听了怦然心动,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遗憾的是,《史记》通篇文言文,加上我历史知识匮乏,大部分内容读不懂,最终只蜻蜓点水式翻阅几篇必读章节。但记住了那段非常励志的文字:“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后来,韩愈把上面的一段文字概括为大家熟知的“不平则鸣”。当然,这个“不平”,不仅指遭受不公正待遇,也指个人面临的巨大困境。司马迁由于为好友李陵的仗义执言,换来极大羞辱的腐刑。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强大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当时,我面临高考的压力,内心焦虑,不知向谁诉说,我就背诵司马迁那段话激励自己,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遭受了许多挫折,我的困难和他们相比,算什么,一定能闯过去的。司马迁的性格一直吸引着我,导致了我与《史记》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对其人其作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年,我们去西安旅游,我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离开大部队,去司马迁故乡韩城拜谒史圣之墓。他的墓为蒙古包形状。在元代以前,司马迁的墓都为石砌汉冢,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后,便敕命建一座蒙古包形状的砖砌墓冢。蒙古族为什么如此尊崇司马迁?《史记》专门有《匈奴列传》,对匈奴族的发展渊源、历史功绩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记载。除了匈奴,司马迁还记载了南越、东越、西南夷少数民族的情况。司马迁继承了中国史家的优良传统,“在华则华,在夷则夷,”各个民族不分大小和居住区域,都是炎黄子孙。他的《史记》为我国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参加朋友读书会,有机会系统学习《史记·楚世家》,了解楚国八百年兴衰得失。尽管这些都是遥远的往事,但历史是面镜子,许多人和事,对如今的生活仍有参考意义。读史可以明智,相信《史记》会给我更多的人生启迪。有了《史记》的滋养,我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宁静、丰盈。(蔡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