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拟加快推广智能建造,新建建筑半数“装配式”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7-06 14:42:02

今年上半年,本报曾报道了我省将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详见2025年4月12日3版)。7月6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将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生态创新,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到2030年末,我省将打造不少于10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

根据省住建厅组织起草的《安徽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省将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培育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到2027年末,打造不少于5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培育不少于10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40%。到2030年末,打造不少于10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培育不少于20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省将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标准体系研究,组织编制数字勘察、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及施工、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标准,研究适用于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项目的工艺工法。重点推动系统化集成设计、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及质量控制、重大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应用、装配式装修、建设工程数字化交付、智能建造评价、数据互通及交换等标准制定。重点培育一批建筑机器人、重大技术装备、工程软件、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等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发挥合肥市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优势,打造区域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支持阜阳、蚌埠、马鞍山等地市打造特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实现区域智能建造产业互补。

《实施方案》指出,我省将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持续推广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装修。因地制宜推动“数字勘察、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六大智能建造场景集成应用。各地要在土地出让、项目立项、招标、合同签订中明确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相关要求,2026年1月1日起,新立项的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单体地上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应确保3项以上场景落地;其他地上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原则上应推动1项以上场景落地;鼓励工业、市政、水利、交通等其他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场景落地。智能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优先享受“城品活力贷”财政贴息、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

另外,我省还将支持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强化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机器人等新兴职业从业人员培养,保障技术和管理人才供给。鼓励企业通过吸纳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方式,培育自有建筑工人,加快形成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软件、建筑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无人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企业自主或合作研发、购置使用智能建造重大技术装备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