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霆动力创始人周鹏
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大的周鹏在他的“第二故乡”合肥建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霆动力”)。十年之后,宏光MINIEV上市,很快成为全球微型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华霆动力也在A00级电动车动力电池领域建立统治力,同时业务也在向A0级和A级拓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独立第三方PACK公司。
01/
“现象级”宏光MINIEV
2020年,作为“国民神车”五菱宏光的mini电动版,宏光MINIEV在成都国际车展上市的时候,官方指导价低至2.88万元(轻松款),结果一上市就成为现象级车型,月销量一度突破5万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宏光MINIEV家族累计销量已超过150万辆,稳坐全球微型新能源车销冠宝座。
懂车帝近一年销量排行榜
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合肥一家动力电池公司的迅速崛起。
7月1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进入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也正是在宏光MINIEV成为“爆款”同一年,华霆动力推出“自研A00级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并成为宏光MINIEV的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
实际上,自宏光MINIEV热销后,国内多家车企争相布局A00级车市场,相继推出了奔腾小马、吉利熊猫MINI、长安糯玉米、北汽元宝、江淮钇为花仙子、奇瑞QQ冰淇淋等多款A00级车型。
但在A00这一级别,华霆动力是绝对“王者”。2024年,整个中国市场,最畅销的五款A00级车型中的四款,华霆动力都是动力电池主供应商。这四款车为:宏光MINIEV,长安糯玉米、吉利熊猫MINI和一汽奔腾小马。
“在小型车微型车领域,华霆动力差不多占据30%(动力电池系统)的市场份额。”华霆动力总经理助理王捷表示。
与此同时,华霆动力已在合肥成长为中国领先的独立第三方PACK公司。“华霆动力目前在中国动力电池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5%,排名第四,同时业务也在向A0级和A级拓展;2024年,华霆动力出货55万套动力电池系统,按照电池容量算约为16GWh;今年我们规划的出货量是70至80万套动力电池系统,达到20至22GWh左右。”
02/
科大学霸重回“故乡”
华霆动力的起点是一家硅谷创业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周鹏出生于1974年,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1996年获张宗植奖学金,1997年获郭沫若奖学金,1995年获中国科大固体力学学士学位,两年后获中国科大工程学硕士学位, 2002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及电机工程(辅修)博士学位。
周鹏最重要的创业伙伴之一、华霆动力总裁王扬告诉元新闻:华霆动力最初的办公室就在车库里,“我们买了一辆电动汽车,然后把铅酸电池拆了,再装上锂电池,做了一辆样车,靠样车融到第一笔钱。”
王扬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2010年加入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同一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合肥位列首批参与该工程的十三个城市之一。
曾在中国科大度过本硕时光的周鹏一直称合肥为“第二故乡”。“十城千辆”又给了周鹏一个机会——合肥正好需要电池技术。于是周鹏回到合肥,开始和江淮汽车合作,做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开始周鹏带回合肥的团队都是老外,不会说中文的那种老外。”王扬回忆,“美国人对流程很重视,电池包出个问题,中国车企加个班就解决了,但美国人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再到代码修复,没有一个礼拜搞不定,这跟国内车企的执行力严重不匹配。”
考虑到工作习惯的差异,华霆动力在合肥招募研发团队。
在宏光MINIEV之前,江淮汽车一直是华霆动力最重要的伙伴之一。2014年华霆动力为江淮电动汽车iEV5供货,2017年,华霆动力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江淮华霆。一直到2017年,BEST技术才成熟;2020年,MUST技术成熟,十年磨剑,这才开始押中“五菱神车”,大杀四方。
华霆动力新港基地
03/
夹缝中如何生存?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PACK(动力电池)企业被“夹”在上游电芯和下游整车企业之间,三者的合作形式多变,在不同车企的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不同最优组合。
2017年,周鹏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说:
「“夹缝”中的企业,胜利不胜利姑且不谈,第一要务是保证生存。」
周鹏的解法是,建立安全和成本的护城墙,柔性制造,规模化定制。
华霆动力新港基地产线
在过去十年间,电动汽车正快速迭代。一辆电动汽车从面向市场到退出市场,生命周期正在急剧缩短,从约24个月降至约12个月。
“这也意味着,尾部车型对电池的需求是碎片化的,一款电池可能只需要生产三万套就够了。”华霆动力运营副总经理谢睿文说。
这三万套就是第三方PACK在夹缝中的机会。王捷告诉元新闻,华霆动力的定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前者我们是3到4个月,行业是6到9个月;后者我们最快可以到1个月,行业是3到4个月。”
华霆动力产线的两大“王牌”:BEST生产线将线体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来,应对不规则整包设计,减少安全隐患;MUST生产线则使每个工位像“岛屿”一样,生产更灵活,降低电池成本。
基于产线的柔性设计,华霆可以实现行业最快的切线速度。“从生产A电池到生产B电池,我们1小时切换。”
值得注意的是,华霆动力正在加快其出海步伐,目前已在印度和美国建立工厂。其中印度生产基地在2023年投入运营。眼下华霆动力正在北美筹备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三季度投产,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电池系统已为超过200万辆电动车提供动力。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梁巍 常诚 “寻龙诀”系列报道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