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合肥市房产局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市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量再创新高,上半年市区拨付使用维修资金1.54亿元,同比增长128.65%,已超过2024年全年1.48亿元维修资金使用量。其中电梯更新维修拨付使用资金1.31亿元,占维修资金使用总量的85%。
降低使用门槛,凸显便民利民
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电梯安全牵涉千家万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合肥市住宅老旧电梯数量日益增加,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因使用年限较长,部件老化磨损,导致故障率增高、安全系数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据了解,合肥市维修资金使用涉及小区电梯、屋顶外墙、消防设施、围墙护栏、安全监控、单元门禁等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多个方面的维修更新改造,助力小区居住安全和品质提升。
今年2月13日出台的《安徽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针对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条件进行了逐条列举,其中明确“电梯需要整体更新或者更换、维修主要部件,一次性费用超过电梯原造价20%的”情况,可以动用专项维修资金。
目前,合肥市已将电梯更新维修纳入维修资金紧急使用范围,简化申请使用流程,持续增强维修资金保障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电梯维修使用维修资金“门槛”问题,主管部门取消了之前电梯维修费用需超过电梯原造价20%方可使用维修资金的限制规定,降低资金申请门槛条件,推动维修资金使用更便民利民。
自2019年以来,合肥多措并举支持住宅电梯加装工作,破解多层住宅上下楼民生难题。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亿元,累计加装电梯1800余部,其中2025年市财政安排4560万元,计划奖补456部,较上年增长达1倍。
同时,通过业主自筹、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2024年,全市833台电梯更新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通过拼盘使用国债资金和维修资金,更好助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办事周期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是由业主交纳,专项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发挥着物业“医保金”和“养老金”的重要作用。
2023年,《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合肥市将屋顶外墙渗漏、电梯故障、消防设施损坏、楼体外立面有脱落危险等八种情形纳入维修资金紧急使用范围。合肥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还制定了维修资金紧急使用工作流程,符合紧急情形的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和相关业主提出应急处置方案,方案公示期满即可直接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大大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周期,目前,合肥市维修资金使用从申请到批准已经从之前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完成。
同时,打造升级版的“随申办”服务,创新推出维修资金使用申报预约服务,申请人可电话预约业务办理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到岗”或“延时下班”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方便维修资金申报使用。
根据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4月24日印发的《市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合肥市级奖补政策从区扩面至各县(市)区,按每台20万元予以财政补贴,由市、县两级5∶5分担。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合肥市房产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共需“五步走”:
发起申请:需单元楼内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并由业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向区住建部门提交加装电梯意愿书。
方案设计: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初步方案,重点标注电梯尺寸、连廊结构及消防安全通道,确保楼间距不小于国家标准0.9米。
联合审查:通过主管部门设立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联审窗口”,整合规划、消防、市监等多部门,承诺15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查。
施工监管:施工单位须具备特种设备安装资质,施工过程需同步接入区级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噪音、扬尘及结构安全。
验收补贴:电梯经特检院验收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记证后,业主委员会凭发票、合同等材料向区财政局申领补贴,到账周期不超过30天。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