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7-14 15:44:31

7月13日18时,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安徽省气象局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计7月14日起,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其中15日和16日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局部极高。17-19日全省高温天气略有缓解,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低。

高温健康风险健康提示

1.哪些人中暑的风险大?

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2.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中暑?

太阳直射的露天室外;

闷热、通风差的室内;

通风差、温度高的车间;

未开空调的车内;人群拥挤、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的场所。

3.中暑有哪些表现?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口渴、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

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体温超过38℃;

重度中暑: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酸痛或痉挛,病人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2)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及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3)热射病: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40℃)及意识障碍,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4.如何预防中暑?

主动避热: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在阴凉处活动,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孕妇、儿童、老年人应与家人、邻里、社区保持联系,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

保持凉爽:室内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充分利用空调、风扇调节温度,适时开窗通风。户外作业场所搭建遮阳棚,配备喷雾降温设备或工业风扇等。

补充水分:及时饮水,少量多次补充,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

留意不适: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使用解暑药品。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5.生活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

不少人认为,只有太阳下面暴晒才会中暑,其实高温高湿的环境才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室内,如果环境高温高湿,密闭无风,同样容易导致中暑。老人、孕产妇、婴幼儿、体弱多病者尤其要警惕。

误区二:猛喝水就能解暑

炎热夏季,大量出汗时会伴有电解质丢失,此时单纯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水中毒”,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因此,应该少量多次饮水,适当饮用淡盐水、补液盐或运动饮料等。

误区三:直接洗冷水澡降温效果更好

冷水澡会让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并不比温水澡更降温。而且,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的冷水刺激会造成血管收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应该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不再出汗时再洗澡,洗澡的水温应与体温接近为宜。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周梅)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