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老虎了
□陈卫华
老虎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存在,又曾遍布中华大地,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中国人长期“谈虎色变”。
“为虎作伥”这个成语,说是被老虎吃掉的人会变成伥鬼,引导其他人到老虎的领地去给老虎当食物。
中国的笔记小说里,记了很多人变成虎的故事,就像“聊斋”里的女鬼和书生故事一样,形成了一种故事类型。《述异记》解释了什么样的人会变虎:“人无德而寿则为虎。”也就是说,坏人变老了,可能变成老虎。可见老虎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坏东西。
秋天如果不够凉爽,就是个坏秋天,它只是夏天变老了,所以可以叫作秋老虎。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温带,这个温度带从气象学上来说,立秋之后必然还要热一两个月,所以秋老虎几乎年年都有,已经不稀奇了。
其实,对于这个温度带,立春之后也必然要冷一段时间,所谓春寒料峭。有的时候甚至暖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起来,叫倒春寒。但是为什么不把这两种现象叫冬老虎呢?也许冻得缩手缩脚的样子跟霸道总裁式的老虎形象相差过大?
对付秋老虎有什么好办法?当然有,都不用另想新招。坏人变老了也还是坏人,怎么对付坏人,就怎么对付变坏的老人。夏天变成秋老虎了也一样,怎么对付夏天就怎么对付秋老虎。“空调那个吹,雪糕那个飘,雪糕儿那个飘飘,秋来到。”
有时候我也在想,二十四节气中有春夏秋冬四立,都不能代表在气温上真正进入这个季节了,那为什么不把这四立都往后推呢,推到气温上大概要进入这个季节的日期不是挺好吗?
我又想,既然我能想到这个问题,划定节气的老祖宗们一定也早就想到过了,他们没有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作为一个野生专家,我是这样理解的:夏天太热太难熬了,所以热了一半日子,赶紧就告诉你,立秋了,秋天来了,别急,热也热不了多长时间了,再忍忍吧。立春也是同样的道理。然后春分和秋分才是真正的春天和秋天到来的节气。
春秋都比较舒服,每个字都值得设两个节气,第一次“立”是美好的期望,第二次“分”是真正的宣告。
夏天和冬天太难熬,搞个立夏和立冬就行了,搞两个就有点吓人的意思了。而且因为四立都比真正的季节提前了,那就是立夏还没真正热,立冬还没真正冷,让你一开始感觉,夏天和冬天也不过如此嘛,真正热、冷一段时间后,又很快立秋、立春了,又有盼头了。
只不过,这就要委屈老虎了。明明还是夏天,你非要说是秋老虎。好在老虎是个习惯了演反派角色的老戏骨。
大家都在痛骂秋老虎时,老虎可能只是淡淡一笑,然后虎踞昂首长啸:“爱老虎油!”
苦熬一夏
□花菜
30多度的高温天里,忽然就立秋了。中国人的日子什么都要紧赶慢赶,这些年连冬枣、橘子都是夏天上市了,卷得要命。立秋赶在盛夏,但秋天还早得很。月初市政府就发了通知防范应对高温天气,本轮高温预计还要再持续一个月,真是难熬。
夏天是菜鸟种花人最沮丧的季节。没个院子,也没露台,只有个封了窗户的阳台,暑假才过半,已经是一片惨淡,收了一摞花盆。迷迭香养了五年,从十多厘米的小苗养到一米多高的小树,伸手拂过,满手清凉的香气,松木香里混合着一点甜香,一点点辛辣。它适合全日照,绿化带里枝繁叶茂的,在我家阳台就委屈得很。苦熬几年,这个夏天终究还是死了。一半怪天气,一半是人祸。阳台通风不好,铁线莲花后就染上了红蜘蛛。网购了一瓶杀虫剂,喷了几次,红蜘蛛确实杀死了,但是我低估了专业产品的药力威猛,把剩下的药水兑水浇了迷迭香……我对不起它。
大棵的落跑新娘也死了。去年搬新家去花市转了一圈,一眼看见它就心动了。藤本绣球,绿叶子间一半是簇新小白花,一半是花骨朵,可爱极了。其实不该买,绣球我在阳台上养死几盆了,何况这么大一棵。我猜花若有知,当时一定苦苦哀求过了……但我假装没听见,像个纨绔子弟,强行把它带回家。它在夏天努力开满了花,冬天里还长出了满枝的花苞,却在春天里日渐萎靡。阳台冬天温度高,盆子太大,想偷偷塞小区树底下春化都没机会……我也对不起它。
最喜欢鸢尾,热烈又浪漫,有一年网购了德国鸢尾。老板非常实在,发来一大把带土的,自己种了一半,分了一半给好友陈同学。陈同学在镇上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在学校附近租了个院子午休,所以她是有院子的人。听说我种了鸢尾,花友又送了我几棵射干,傻傻分不清,都种在了一起。然后……好几年了,宁死不开花。鸢尾也不开,射干也不开,按花友指点换了大盆子,还是不开花,连花苞也没见过一个。夏天里,热风从窗户吹进来,它像一个垂死的老人,满头乱发在风中哗啦哗啦,每片叶子都焦尖,让人心烦意乱。有天我恶向胆边生,索性拔了个干净,塞进垃圾袋,扔到门口,阳台顿时清爽了一半。没有希望也没有烦恼了吧。
不敢找老板投诉说货不对板,因为陈同学种的年年开花。今年她同情我年年看不上花,花一开就都剪下来,精心打包发了个快递给我。我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忽然收到了满头的金首饰,简直不知道怎么办好。插在瓶子里,每天各种角度拍照,还拍了短视频发朋友圈。生活没给我一个院子,给了我一个有院子的朋友,感谢生活。
刚开始爱上园艺的时候,我还是个很传统的中式园艺爱好者,喜欢所有中国传统花卉,月季、茶花、杜鹃、茉莉、栀子花……奈何环境不好又手残,它们都来了又走了,只在手机里留下一个相册。这几年逐渐认怂,学会了顺势而为,换成了蓝雪花、三角梅、秋海棠和各种绿植。三伏天里,蓝雪花不断开花,一簇又一簇的蓝色小花球格外喜人。彩叶芋摇曳多姿,蔓绿绒绿意盎然。三年前种下的一棵乌头杂秋海棠已经长到了一米多高,天天挂着粉色小花花,谢了一串又来一串,业务能力惊人。过去觉得秋海棠叶子波点还反光,难看得很,后来天天看,也看出感情来了,典型的先婚后爱。
俗话说“园艺的尽头是绿植”。前天又搬回家一盆龟背竹,一盆蔓绿绒。酷暑难熬,看看绿叶子也是好的,何苦难为彼此呢?让我们红尘相伴,尽量潇潇洒洒吧。
秋事
□米肖
每临立秋,总是惆怅得紧。童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终生不能免疫。
小时候,一挨盛夏,全村小孩自动拥有了迪士尼乐园——门前一条小河。每一午后,全村孩子集体出动,扑进河里嬉水,自午后三四点一直玩到日落西山,大人不喊不上岸。哪个孩子不爱水?人类生命的胚芽便是浸泡于母亲子宫的羊水中,对于水的亲厚,也是娘胎里自带的。孩子们在小河里,也翻不出多少花样,无非扎猛子、踩水、捏着鼻子闭眼潜游,或者两只胳膊倒撑,双脚击打水面……大抵是一生的快乐均被提前透支在小河里了。快乐是有定量的,用完了不能充值,永远不在了。
为什么秋后惆怅呢?大人的话像一声声惊堂木,告诫童年的我们,秋后再也不能下河游泳了。每一年都是那么遗憾,秋阳明晃晃,河水依旧温热,怎么就不能下河了呢?我们不依,背着大人偷偷玩水……浪荡几日后,果然生病了,无非发烧感冒之类。大人逮住时机布道:小水灵鬼,不听大人言,吃亏在眼前。慢慢的,恐惧生病的我们到底怕了,不得不将下河疯玩的性子收敛起来。骑牛去田畈放牧,路过河边,总是忧伤——盛夏的水中狂欢,历历如在目前,深深印刻于血肉中。直要发出天问:何以不能一直都是夏天?
转眼,秋风起,我们穿起长袖。古语所云的“伤春悲秋”,并非单指历史上的诸位文豪,童年的我们一样也是有着悲意的。季节终不随人愿,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
为什么夏天下河游泳不生病,秋后就不行了呢?可能是几千年来,人们总结出的经验。夏去秋来,阳气下降,身体虚空,无法抵御病毒的侵袭,长时间浸泡于秋后河水中,便受不住了。
说到底,是那个穷乏年月,孩子们缺少优质蛋白质的补养,如今有人冬泳也不生病。我们一日三餐吃的无非碳水、蔬菜,虚弱的身体何谈免疫力?
每临秋来,自童年贯穿而下的,总有些许悲意。
还有一句古语:立秋分早晚。意指,虽然秋后天气依然炎热,但早晚会凉爽起来。在全球气温升高的当下,秋后天气再也不听古语的话了,早晚一样湿热。张爱玲言,海枯石烂也很快。可不是,连立秋后的日子也不再遵循古训。
我们各自煎熬着。
偶尔尝到两三日二十五六度天气的舒豁,新一轮湿热席卷重来,身体明显有了懈怠,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心理层面也一起消极起来。晨起,喉咙疼痛,下意识咀嚼几片VC。我每年秋后都要生一场病。体力、心力皆被整个盛夏透支一空,等到季节转换,便颓然倒下。
虽说立秋了,但依然在伏天里。是不是要补养补养身体呢?无非泡脚、艾灸,抑或吃点伏羊。冰箱冻藏一块羊肉,一无心力拿出解冻。一想到剁得血肉横飞,便没有了吃它的欲望。
一日黄昏,电梯间遇见同事,大家免不了要感慨这炎热的天气。不知怎么的,话题扯到饮食上去。同事言,前几天去萧县采访,吃到了伏羊。她寥寥数言,将萧县羊肉的鲜美白描得让我唾液翻涌,真恨不得连夜驱车前往,饕餮一番。
对,仪式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生活过得有仪式感一点呢?
转头一想,秋老虎如此厉害,还是免动龙体了,回家喝一碗绿豆稀饭吧。
最近,读的是武田百合子《富士日记》。百合子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一日三餐,事无巨细记录。甚或早餐,她也不厌其烦做鱼。一家三口吃的全是优质高蛋白:炸鱼糕、炖青花鱼、炖牛肉、盐烤黄鸡鱼、海胆、银鱼、梭鱼干、油漫熏制鲑鱼、鲷鱼、柴鱼花、蟹肉炒蛋……晚餐喝粥的我,夜读于此,被这些繁花似锦的鱼们馋得发疯,不及二十二点,饿意汹汹然,一秒也等不得,翻身而起,摸到手机点外卖。无非一把羊肉串一条烤鱼。夜渐深,窗外草丛中的虫鸣车马喧喧,令秋夜愈加静谧。
秋后的日子愈发不禁过,转眼一年将尽。除了白发徒增,似乎什么也未发生。人世如大河,滔滔而去了。
绿豆粥
□汪漪
早上走在小区,忽然有落叶掉肩上,地上有了几片黄叶,夏季本就有落叶,但还是立即会想到,哦,立秋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觉得早上好像是凉快了一丝丝。
很快,幻想破灭,太阳升起,暑热未退,湿热交加,虽然立秋,还是三伏天啊,据说这叫“秋包伏”,妥妥的“秋老虎”。它只是时间线上的一个节点,在气温上,此热绵绵啊。
一边是高热,一边是立秋的早晚温差和燥气,秋老虎并不好伺候。不过大自然自有其法则,千年文明自是攒够了民间智慧,寒凉的西瓜自然是不吃了,菱角、绿豆、莲蓬大量上市,既可清热解毒,还能以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来慰劳“苦夏”之辛。
绿豆在每年的8月份成熟。老家所在的江堤处有一小块悬立江面的土丘,土壤贫瘠,但是适合豆类,大家都会在小山头上开垦小地块,不贪多,一家一小块,种绿豆,绿豆有根瘤菌,可吸收游离氮,无需施肥。
绿豆种下,自由生长。8月,次第成熟,每隔两天妈妈就让我去摘一次。摘绿豆须得早晚,温度略降,空气中有湿气,豆荚紧闭。午时高温,碰一下会炸开。我很喜欢去摘绿豆,这个时节的傍晚,江风习习,脚下十多米就是江面,挺有气势的。
后来,由于江水冲击侵蚀崩岸,土丘崩塌,前几年再去看,江砂沉积,这里已成了滩头,远远伸向江心,江面收窄,真是沧海桑田。
摘回的新鲜绿豆,当晚就可煮绿豆粥,比陈年绿豆易软烂。和新收的早稻米一起下锅,煮沸,绿豆开花,稍稍焖十来分钟,再小火炖一炖,白色的豆仁爆开,被绿色的豆皮拥着,像小小苔花。新鲜的大米,新鲜的绿豆,8月份的晚上,几乎连续一个月吃绿豆粥,清香温润,没人会厌烦。
绿豆不能当零嘴生吃,但是菱角、莲蓬可以啊。8月份的菱角已渐老,不仅能生吃,还可清炒或红烧。菱角淀粉丰富,吃油,与五花肉很配。老菱角的糯与五花肉的软,热量爆棚。
菱角吃起来有点费力,我们吃莲蓬更多一点。以前每年暑假在家,妈妈上午买菜的时候,都会带一两枝莲蓬回来,既消暑,又能当零食。
前几天妈妈来合肥,我线上买菜加了一份莲蓬,9.9两枝。老妈惊呆了,连忙和小侄女说,你小姨好可怜,都留给她吃吧,回家我给你再买。在老家县城,5元能买一串,对,老家现在都是按串卖,一串有五六七八枝,野生的大概四五枝。
老妈回家后本想买一箱给我寄来,又担心高温莲子在路上老了。买了一斤新鲜莲子,放冰箱冷冻。第一次尝试,不确定莲子可适合冷冻,等我放假回家就知道了。
这时节,妈妈晚饭后会将莲子、银耳、绿豆放电炖锅里,烧开后保温一夜,第二天就是早饭了。银耳完全熬化成了羹状,绿豆软烂,莲子有点颗粒感,再加一点白砂糖,清热解暑还润燥。莲心一般不去的,正好将盛夏攒的火气祛一祛。吃到莲心,我一般会吐掉,不想吃一点点苦。
忙完了“双抢”,秋老虎还没走。外婆健在的时候,二姨每年这时会回来住一段时间,权当避暑。二姨嫁去了怀宁,她们当地有个风俗,农历五月份收完麦子后,用新鲜麦粉做粑粑送回娘家。有孩子要照顾,二姨就将这个日期改到暑假,双抢结束后,带上表弟表妹。
在吃大米的南方,麦粉面食也很受欢迎。麦面粉加上酵母,做成大大的圆形粑粑,二姨会将每一个粑粑都用荷叶包上,大饼自带麦香,又有荷叶的清香,还耐储存。在这样的高温天,也能放上两三天。
不知这个粑粑可有名字,反正姐姐给它命名为荷叶粑。那时每年的这个时节,我们就盼着二姨来,能吃上荷叶粑。还能领任务,受外婆委派,将荷叶粑粑挨个送给邻居和亲戚家,回礼的小零嘴那就全放自己口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