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翠微南园小区的非机动车棚又乱又脏,甚至有人违规居住,隐患重重,如今,随着车棚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居民李大哥看着效果图满怀期待:“改造后干净整齐还带充电桩,以后停车心里都亮堂!”这一变化,源于小区党支部牵头的一场“焕新行动”,通过党建“穿针引线”,串联起多部门力量,成功破解了车棚治理顽疾。
支部牵头,定方向破梗阻
翠微南园小区建成年代较早,原有非机动车棚设计老旧,随着居民电动车保有量增加,车棚内“乱停乱放”、堆放杂物和僵尸车现象愈发严重。面对车棚“顽疾”,小区党支部书记陈小林在党员大会和居民协商议事会上郑重承诺:“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支部的头等事!”小区党支部将车棚治理作为2025年“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重点工作迅速行动,牵头组织由老书记、红色小管家、党员骨干、物业、楼栋长和居民代表参与的协商议事会。通过深入走访,精准梳理出“人员清退、杂物清理、改造协调”三大难题,确立了“先清隐患、再优环境”的工作思路。
协商聚力,“吹哨报到”解难题
针对硬骨头,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吹哨报到”机制效能,主动联动城管、消防、企服、建设等部门。城管依法认定违规占用;消防、企服排查隐患,警示风险;建设部门量身定制“分区停放+智能充电+环境美化”方案,并协调工程资源。多部门响应“治理邀约”,原本“单打独斗”的治理工作,变成了“多方联动”的攻坚行动,为车棚治理按下“加速键”。
党员先锋,温情服务化心结
清退工作是关键。老书记带领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物业人员,利用下班时间轮番上门,与棚内住户“拉家常、讲政策”。面对部分居民提出的“没地方住”、“看管车棚时交的押金退还”等顾虑,党员们积极帮忙寻找出租房源、协调物业核查押金,用实实在在的关怀解开了居民心结。最终,车棚住人居民主动搬离,车棚堆积的杂物也顺利清理完毕,为车棚改造扫清了障碍。
焕新蝶变,长效共治固成果
如今,杂乱的车棚正在蝶变:两边对称的非机动车棚非机动车充电桩排列整齐,地面铺设沥青,四周敞开通风,中间还会增加防火隔离。为防止问题反弹,党支部将牵头制定《车棚管理公约》,组建由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物业、居民代表构成的“共管小组”,落实常态化巡查与宣传引导,确保文明停放、安全充电成为习惯。
从“治理顽疾”到“民心工程”,翠微南园车棚的焕新,是党建引领下支部牵头、党员示范、协商聚力、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小区党支部将继续发挥“红色引擎”作用,聚焦民生“小事”“难事”,凝聚合力,让“党建红”成为美好家园的最亮底色。
(张跃 陈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