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合肥蜀山区某高中的操场被36℃的烈日烤得发软,空气像凝固的琥珀。上午10:42,一声惊呼突然刺破热浪——正在一栋大楼背阴处的塑胶跑道上上体育课的女生突然踉跄倒地,脸色白得几乎透明。
就在体育老师等掏手机的瞬间,一道蓝色“闪电”已劈开人群:安徽新亚科技集团保洁员王道芝,工装后背洇出盐霜,手里还攥着半截扫帚。她俯身、屈膝、托臀、上肩,整套动作不到5秒,像无数次扛起沉重垃圾袋那样,把40公斤的学生稳稳背起。
“天热耽搁不得!”
只丢下这一句,她便冲进太阳里。塑胶跑道被晒得黏脚,她的胶鞋发出“嗤啦嗤啦”的拔节声;汗珠顺着安全帽绳往下淌,在下巴汇成一条晶亮的小溪。
“王大姐,换我来!”体育老师第三次伸手。
“我熟路,你打电话!”她喘着气,脚步却愈发铿锵——那是十年如一日,在4:30的晨雾里、在22:00的路灯下,用扫帚丈量校园练就的节奏。
300米,47秒,医务室的门被猛地撞开。
血压测量、冰袋冷敷、葡萄糖推注……当校医说出“轻度中暑,休息就好”时,王道芝已经悄悄退回走廊,把沾满汗水的蓝色工装拧出一股小瀑布,然后转身——扫帚重新握回手里,像什么都没发生。
操场恢复喧闹,只有那抹被汗水浸透的“新亚蓝”,在烈日下闪着低调的光。
编者按:
有人问:一个保洁员,何必拼命?
王道芝搓了搓布满老茧的手:“孩子跟我闺女一般大,我早把学校当成自己家。”
于是,在这个把柏油马路烤得发软的上午,她用一条最朴实的脊背,给“物业”两个字写下了最滚烫的注脚:
不是保洁,是保“洁”;
不是阿姨,是“医”靠。
蓝色工装,黄色扫帚——夏日高中校园最动人的配色方案。
(吴海玲 叶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