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车的普及,相关交通事故纠纷也日益增多,那么网约车出车祸后的停运损失怎么算呢?近日,宁国市法院审结了一起类似案件,为广大网约车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2024年4月,李某驾驶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追尾碰撞了陈某驾驶的网约车。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陈某无责。
事故发生后,陈某将受损车辆送修,维修期达35天。尽管保险公司对车辆的维修费用进行了相应的赔偿,但双方在车辆停运期间的营运损失赔偿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
因此,陈某向宁国市法院起诉,要求李某赔偿其因车辆停运所造成的损失,共计14000元。
庭审过程中,法庭对陈某提交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维修发票及维修清单等证据进行了审查,并核实了陈某与汽车维修厂工作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排除了陈某故意拖延维修的嫌疑,确认车辆维修期为35天。
在确定停运损失金额时,法庭结合陈某提供的滴滴车主账户交易流水所反映的日均营运收入,扣除相应油费等成本,并参照上一年度安徽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标准,最终酌定停运损失为每天260元。
据此,法院判决李某向陈某赔偿停运损失共计9100 元。
该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服判息诉,目前已经生效。
法官提醒称,根据法律法规,对于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若因交通事故导致无法进行相应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当事人提出赔偿请求时,法院应予以支持。然而,并非所有车辆均能提出此类损失索赔,索赔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车辆必须具备合法的营运资质,例如已取得网约车、出租车或货运车辆的相关登记证照;其次,损失必须是合理的,即维修期间与实际停运天数应大致相匹配,并且当事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损失的存在及其具体数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停运损失”属于间接财产损失范畴,不在交强险的赔偿范围之内,通常应由侵权方承担。
因此,广大网约车驾驶员必须依法获取车辆营运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防止在事故发生后因“证照不全”而无法索赔;其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迅速安排合理的维修,并妥善保存维修清单、进出厂时间证明、营运收入记录等关键证据,以便在后续索赔过程中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在日常运营中要留意保存运营收入凭证,索赔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因索赔金额与实际严重不符而对裁判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