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全国优秀教师、安徽艺术学院思政课教师高元龙: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9-12 18:13:21

“我是谁?我要当什么样的思政课老师?”自从2004年7月走上高校思政课的讲台以来,这是安徽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元龙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要当就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是他的答案。

21年来,高元龙坚守高校思政课讲台,以爱心、责任心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用平凡的工作日常书写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幸福人生。刚刚过去的教师节,高元龙被评为2025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                    

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在高元龙的从教生涯中,一张小纸条曾唤起他对思政课教师职业意义的再认识。2008年秋季学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高云龙收到了一张来自学生的匿名纸条。这位同学在纸条中说,他在小学谈“我的理想是当农民”时,被同学们嘲笑了,从此再不敢说当农民的理想。

高元龙立即在全班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我想当农民”的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肯定了当农民的理想。经过了解,这个同学是觉得当农民的父母太辛苦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以后的农民不要这样辛苦。“那时我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时间还不长,这件事让我感到很受触动。”“与其说我教育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教育了我,让我仿佛明白了当一名思政课老师的意义。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崇高的幸福。”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高元龙坚信,在育人的道路上,思政课教师大有可为,必有大为。多年来,他坚持讲故事和讲道理相结合,努力把思政课讲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当学生的良师益友。2019年以来,高元龙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讲好思政课是有趣的挑战

“如果我是学生的话,我希望我的老师怎样讲这门课?”高元龙认为,思政课堂应该幽默风趣中渗透着思想性,教学内容应该专精而广博,课堂环境应该轻松而不失严肃性,要以激昂热情润物无声地熏染大学生。

高元龙的思政课堂,第一印象是“先声夺人”——往往在楼道里就能听到他慷慨激昂的声音。私下里的高元龙谦和低调,但讲台上他坚持“调子要往上抬”。“讲出声势,才有气势,思政课就应该理直气壮。”

以经典文献篇目诵读作课堂预热,是高元龙坚持了十年的课前“保留项目”。上课前,他带领同学们齐声诵读《共产党宣言》。朗读完毕,再带着学生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入手解读这本一万多字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册子。“从马克思主义两位创始人的成长经历讲起,既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富足,为什么会投身这样的伟大事业。”高元龙把传记和宣言对照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学说、思想。

高元龙既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讲菜市场的日常,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揉进日常生活里,把道理讲在学生心坎上。他常和学生们强调,“搞艺术的一定要懂哲学”。要厚植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土壤,才能开出“艺术来自生活”“艺术服务人民”的熠熠思想之花。

近年来,高元龙多次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屡获大奖。2021年,他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特等奖”,这是安徽省高校在当届比赛中获得的唯一的最高奖项。在他看来,“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进取的榜样。”

当好理论传播者

“艺术思政”是安徽艺术学院多年来持续打造的育人品牌,历经多年积淀,2024年升格为全省艺术思政大课。2024年10月,高元龙担任“我和我的祖国”安徽艺术思政大课的主讲人,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烈反响,让他真切感受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共同扣好青年学子人生扣子大有可为。“艺术院校有艺‘讲’思政的专业优势,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前景广阔。”

凭着对党的立德树人事业的热爱和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近年来,高元龙还先后受聘为安徽省委讲师团专家库青年宣讲名师、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安徽省“青马工程”高校学员授课专家等,多次承担重要宣讲工作,受众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社区居民、基层党政干部、高校青年教师、中小学教师等,把思政课从校内小课堂讲到社区企业大课堂。

“宣讲工作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信任,为此付出是光荣的、快乐的。”“作为思政课教师,只要站在思政课的讲台上,就要努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讲出问心无愧的思政课。”高元龙说:“世界上有种幸福叫‘我是思政课老师’。”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束舒娅  实习生 熊思语 图片由安徽艺术学院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