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来了 小学三年级开始 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9-24 17:15:03

本学期开始,在我省中小学的部分年级,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将成为孩子们的正式课程。省教育厅近日印发《安徽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纲要(2025年版)》,明确各地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高中高一、高二共8个年级独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每个年级不少于8课时。课程以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将帮助同学们形成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小学三年级开始上人工智能通识课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曾明确要求:“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此次出台的《安徽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纲要(2025年版)》(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明确,各地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高中高一、高二共8个年级独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时建议在信息科技学科现有课时中安排,所缺1至3课时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中统筹补齐。高中阶段高一、高二年级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中各统筹安排8课时。

省教育厅明确,各市各校在执行过程中,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适当增加课时,为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教学内容融入前沿技术与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学什么?省教育厅明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独立开设,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构建“学段贯通、层层递进、人人可学”的常态化课程体系,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系统、连贯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课程内容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将不仅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还与科学、数学、物理等多学科领域深度关联,通过引入跨学科的知识与案例,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人工智能素养。课程还将聚焦真实问题解决,通过学科实践,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人工智能方法与技能,学会提出新问题、形成新方案,并通过人机协同解决问题。课程还将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前沿技术与应用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课程将以趣味体验为主,通过游戏化课程促进人工智能启蒙;初中阶段侧重理性认知,结合生活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并发展工程思维;高中阶段强调创新应用,在项目实践中深化系统思维与创新意识。

推动高校、企业实验室等向中小学开放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怎么上?《课程纲要》给出了建议,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与深度思考的积极性。“针对抽象概念,可运用游戏化设计,实现从‘体验’到‘抽象’的认知进阶。”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借助智能工具预设学习场景,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体验技术,指导学生与智能体开展人机协作,培养深度思考与协同创新能力。

 常规教学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我省鼓励学校依托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体验、学习、探究、实践的空间。学校可通过组织科技节、专家讲座,或带领学生参观人工智能应用展览等活动,将人 工智能的学习融入校园生活中。鼓励支持中小学生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人工智能相关赛事和活动。

 我省各地未来将把人工智能教学空间作为智慧学校建设重要内容,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分批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均衡配置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源,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我省还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让同学们有机会走进研发、生产一线。(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熊思语)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